BOSS直聘發佈求職安全提示
近日,正在找工作的小王突然收到一封郵件,邀請他參加公司面試。郵件中還附上了公司簡介、面試的職位簡介等。
小王不記得自己曾經投遞過這家公司,但定睛一看,職位工作內容簡單,工資也挺高,有些心動。公司實力雄厚,到處都有分公司,還能根據小王的所在地就近分配。不僅如此,公司在面試前,還直接讓小王“線上試崗”,“試崗”工作內容簡單,其間也會發放薪資。
這麼好的機會落到頭上,小王不禁動了心,回覆了郵件。對方迅速拋來了一個App下載鏈接讓小王下載——“線上試崗”需要使用企業專用的辦公軟件。
此時的小王還不知道,這就是近日流行的新型招聘騙局。
如果小王下載了App,開始“線上試崗”,一開始他會收到一些簡單的任務,並且軟件上還會提示餘額到賬,緊接着“HR”會要求小王參與“數字貨幣測試”獲得返利,但小王需要提前充值大額現金。小王充值後,會發現系統提示“參數錯誤”。這時,對方的“數據測試員”會告訴小王,再充值更大金額的現金,不僅可以拿回之前的,還有“鉅額返利”……如果小王繼續充值,則會有其他話術,直到小王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
天降“好工作”變刷單騙局,BOSS直聘提示:儘量在平臺內完成溝通
BOSS直聘安全中心長期監測市場上新出現的招聘騙局,在產品技術、信息科普等方面幫助求職者避坑。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類騙局有兩個明顯的特徵:第一,繞開招聘平臺,直接通過短信、郵箱與求職者聯繫;第二,會要求求職者下載App。雖然話術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仔細觀察仍有不少漏洞。”
這種新型騙局基本上會分爲兩個步驟:
第一是邀約。與騷擾電話來源一樣,騙子經常會從不同來源拿到大批的電話號碼、郵箱,之後通過“盲發”面試/入職邀約短信、郵箱的方式篩選出需要找工作的人,並進一步索要家庭住址、簡歷等信息或其他聯繫方式。
之後騙子會通過短信、郵件的方式向拿到的線索發送面試邀請,甚至是入職邀請。他們往往會附上詳細的公司介紹、崗位介紹,薪酬待遇優厚。爲了增加可信度,有些騙子甚至會直接冒充正規公司HR發送郵件。這樣保證了上鉤的往往就是着急找工作的求職者,以便後期轉化。
第二是轉化。通過“線上人才測評”“線上試崗”等名義要求求職者下載“企業辦公軟件”或“數據統計軟件”。一開始,對方可能會讓求職者獲得一些“培訓補貼”“返利”“試崗報酬”,使求職者放鬆警惕。但很快,求職者會發現對方派發的任務需要先“充值”“投資”,完成後將收到高額佣金返點。
還有一些情況下,“招聘方”會借用求職者的銀行卡轉賬,爲了給招聘者留個好印象,總有求職者會答應。一旦求職者借出自己的銀行卡,結果銀行卡很快就會被凍結。
“歸根結底,這類新型騙局還是‘兼職刷單’類騙局的變體。刷單人稱‘詐騙之王’,雖然騙局古老,但話術、手段年年更新,也總能騙到人。希望廣大求職者儘量通過正規招聘平臺或官方渠道與招聘方溝通,不要相信不明來源的郵件、短信或電話,特別是自己沒有投遞某公司卻有面試/入職邀約,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前述負責人如此表示。
該負責人進一步補充:“如果招聘方執意要到第三方平臺上溝通,可通過平臺交換聯繫方式。一方面能夠覈實第三方平臺上的‘溝通對象’確係平臺上的招聘者,另一方面如果後期出現糾紛,有利於求職者發起舉報。”
從源頭上減少被騙概率,BOSS直聘提示:關注個人隱私保護
近年來,個人信息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招聘平臺也在不斷完善相關功能。
以BOSS直聘爲例,招聘者想獲得求職者的附件簡歷、聯繫方式等,都需要經過求職者的同意。在用戶生成附件簡歷時,平臺還會支持用戶隱藏附件簡歷中的聯繫方式。此外,求職者可在“隱私保護”界面選擇屏蔽哪些公司,管理BOSS查看權限等;求職者還可以自行查詢個人信息使用狀態,隨時瞭解近3個月與哪些BOSS交換過簡歷或聯繫方式。
據前述負責人介紹,平臺近年來開放了虛擬電話功能。如果求職者不願開放個人聯繫方式,又希望招聘者聯繫他,可以通過虛擬電話功能隱藏聯繫方式。功能開啓後,招聘者只能在平臺上打虛擬電話與求職者溝通。
前述負責人提示,在用好招聘平臺提供的功能外,求職者還可以加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
首先,不要隨意向陌生人提供個人聯繫方式與信息。一些求職者在“海投”時會把帶有個人隱私信息的簡歷製作成圖片,批量在招聘平臺、社交平臺或微信羣中擴散。這種行爲會爲個人隱私帶來比較大的風險。
此外,如果在平臺上收到招聘者發來的聯繫方式交換邀請,也要謹慎確認。如果對對方不感興趣或覺得未溝通清楚,可以先溝通後再做決定。儘量在招聘平臺上和招聘者溝通,如果實在想通過其他渠道溝通,也要用平臺功能和對方正常交換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