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爛透了,新交付飛機竟然發現扳手、垃圾和酒瓶?
7日,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在科羅拉多州丹佛的地平線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空中驚魂”。
據央視新聞,4月7日,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從科羅拉多州丹佛飛往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波音737-800型客機在起飛過程中,發動機罩發生脫落。據飛行員報告,發動機罩脫落並撞到襟翼,出於安全原因,該飛機立即返回並安全降落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國際機場。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表示,其維修團隊正在檢查出現事故的飛機。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將對此事進行調查。
通報稱,機組人員收到“發動機可能存在問題”的提示後,航班“安全停止起飛”。當地消防部門稱,客機的兩個發動機中有一個起火,不過沒有造成人員受傷。據美國媒體報道,這架客機載有154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事發後,西南航空公司從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調派一架客機接替事故客機完成執飛。
此次事故主角——波音737-800型客機,自1994年9月5日項目正式啓動以來,一直是波音家族中的明星成員,它不僅是波音737-700的延伸升級版,更是波音737-400的直接替代者。然而,這位曾被譽爲航空界“常青樹”的經典機型,如今卻在鎂光燈下尷尬地演繹着其職業生涯的“謝幕曲”。
據公開資料統計,縱觀整個波音737系列,自1967年首架原型機交付,到737MAX啓動,在50多年時間裡,波音737系列已發展出14個型號。
波音737-800作爲波音737系列的第14個型號,該系列自1967年首架原型機交付以來,歷經半個世紀的迭代升級,早已成爲全球商業航空的中堅力量。然而,近年來,波音737系列似乎陷入了“事故魔咒”,尤其是737 MAX型號因兩起致命空難引發全球停飛危機後,波音的安全聲譽已如大廈將傾。
如今,737-800型客機的引擎罩脫落事件,無疑爲波音的傷口上再撒一把鹽。儘管該型號並非爭議不斷的737 MAX,但其作爲波音737系列的一員,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觸動公衆敏感的神經。人們不禁質疑:波音737系列的安全神話是否已然破滅?這家百年航空巨頭的產品質量把控究竟何在?
波音陷入死循環?
2024年,美國波音公司彷彿被厄運纏身。
其旗下不同型號的客機頻繁上演“空中驚魂”。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機剛離地,機艙側面門塞竟如脫繮之馬般脫落,引發恐慌。短短兩個月後,3月4日,美國聯合航空的波音737客機起飛後不久遭遇發動機起火,迫使航班緊急返航。3月11日,拉塔姆航空公司的波音787-9型客機在飛行途中突發“技術故障”,機身劇烈晃動,致使多名乘客受傷。而就在3月15日,美聯航的波音737-800型客機落地後,機身外部赫然缺失一塊麪板,再次暴露波音飛機的安全隱患。
面對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波音不得不向阿拉斯加航空支付了約1.6億美元的初步賠償金,以彌補“掉門”事故及737 MAX 9停飛給公司帶來的損失。然而,金錢無法填補公衆對波音安全性的深深憂慮。自“艙門爆炸”事件以來,波音股價猶如坐上“滑梯”,短短時間內已下跌近16%,市值蒸發約280億美元。
波音CEO卡爾霍恩曾誓言提高質量流程嚴格性,聘請數以萬計的專業人員,打造敢於直言、透明溝通的企業文化。諷刺的是,一週後,波音交付給阿拉斯加航空的737 MAX 9飛機便發生了艙門爆裂事故。
更令人擔憂的是,波音最新財報反映出多起事故對波音的業績已經造成嚴重衝擊。
波音在2023年第四季度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財報,總營收達到220億美元,同比增長10.2%,淨虧損也從去年同期的6.6億美元大幅收窄至3000萬美元,全年淨虧損也縮減了55%。
整個2023財年的業績,全年營收高達7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6.79%,其中商用飛機業務營收更是增長了30%,達到339億美元,並在第四季度實現了扭虧爲盈。然而,賬面33.8億美元的現金流並未能阻止波音再次陷入新的危機。
更爲令人揪心的是,市場對這些數據反應冷淡,投資者更關心波音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至暗時刻。往年,波音會在年終財報中爲投資者勾勒下一年的業績展望,但今年,波音卻選擇保持沉默。波音CEO卡爾霍恩直言:“現在不是做這件事的時候。”波音將重心轉向如何確保向客戶交付安全可靠的飛機。
波音的困境並未止步於此。1月30日,多名波音股東憤然將波音告上法庭,發起集體訴訟,直指波音將利潤置於安全之上。這場訴訟猶如一記重拳,狠狠砸在波音的公信力上,使其在公衆心中的形象進一步受損。
前波音高管、現航空安全基金會執行董事埃德·皮爾森一語道破:“領導層更關心飛機能否賣出,而非質量。”這一言論猶如晴天霹靂,揭示了波音在追求利潤與保障安全間的嚴重失衡。監管機構的調查更是讓波音的安全問題無所遁形:多家航司的波音飛機被發現螺絲鬆動,甚至連國務卿布林肯的波音專機也未能倖免。新交付的飛機中,竟然還發現了扳手、垃圾甚至空的龍舌蘭酒瓶。
面對FAA的質詢,卡爾霍恩反覆承認波音的過錯,但公衆對波音的信任已降至冰點。一次次的安全事故,一次次的道歉,都無法填補波音在公衆心中日漸擴大的信任鴻溝。波音似乎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事故越多,訂單越少;訂單越少,財務壓力越大;財務壓力越大,安全投入越捉襟見肘,從而導致事故風險進一步升高。在這個怪圈中,波音猶如一隻困獸,掙扎在生死邊緣。
波音如今正深陷安全醜聞與信任危機的雙重泥沼。面對接踵而至的事故、下滑的股價、銳減的訂單、股東的起訴以及監管機構的質詢,波音如何破局,走出這場惡性循環,不僅關乎自身的生死存亡,更牽動着全球航空業的神經。
利潤崇拜與背離安全底線
波音從工程師文化的典範,到如今事故頻發、信譽掃地,波音的隕落之路究竟始於何處?這一切,或許可以從其對利潤的過度追逐與對安全底線的忽視中找到答案。
1997年,波音與麥道的合併成爲波音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彼時,波音以其嚴謹的工程師文化,被視爲安全與質量的象徵。然而,冷戰結束後的大規模行業整合,使得波音與以削減成本、追求利潤爲宗旨的麥道走到一起。合併後的波音,工程師管理層逐漸被擅長金融遊戲的職業經理人取代,工程師文化被利潤至上主義侵蝕。
波音深受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砍掉底層10%成本”理念的影響,開啓了大規模裁員與外包之旅。波音不僅在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禁止工會的低成本工廠以應對勞資矛盾,對待供應商的態度也如同對待一次性商品。據彭博社報道,波音爲與空客競爭,不惜犧牲對產品零部件的控制,將生產外包,導致安全隱患滋生。
波音銷售團隊爲了快速獲得提成,急於推銷四年後交付的飛機,將成本難題拋給工程師。2016年起,波音將削減成本與生產時間納入中層績效考覈,工程師承受巨大壓力。在波音的“降本增效”策略下,高管們沉迷於股票回購與高額分紅,連續12年超額回報投資者,而公司內部則瀰漫着對短期利潤的狂熱追求。
卡爾霍恩在2023年夏天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就曾承認,波音確實存在企業文化問題,員工之間“很難彼此保持誠實”,但他並不覺得公司“將利潤置於安全之上”。
2019年《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採訪的十幾名前波音員工均表示,他們明知道波音飛機在組裝過程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但一旦提出潛在問題,就會以各種理由被解僱。
2018年和2019年的兩起空難,將波音推向深淵。主力機型737 MAX的安全性遭到全球質疑,波音聲譽一落千丈。疫情衝擊下,波音爲降低成本,再度裁員1.6萬,進一步削弱了公司實力。當航空業開始復甦,波音選擇遷址華盛頓特區,試圖藉助政府資源求生,而競爭對手空客則專注於提升產量,兩者戰略高下立判。
2024年3月,波音CEO卡爾霍恩宣佈年底卸任,董事會主席凱爾納也將退位,公司高層迎來“大地震”。與此同時,波音公佈的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儘管收入和飛機交付量增長,但淨虧損3000萬美元,全年淨虧損約22.42億美元。股價持續走低,市值縮水至1123億美元。
波音“隕落”的癥結,無疑是其對利潤的過度追逐與對安全底線的忽視。在工程師文化讓位於利潤至上,公司戰略偏離航空製造業本質的道路上,波音正一步步走向衰敗。
作 者 | 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