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分論壇 專家看好中國仍是製造樞紐

近年受疫情衝擊,地緣政治引發產業鏈與供應鏈變革,博鰲亞洲論壇28日舉辦分論壇「產業鏈供應鏈新格局」。圖爲博鰲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中新社)

全球近年受到疫情衝擊,地緣政治引發產業鏈與供應鏈變革,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28日舉辦分論壇「產業鏈供應鏈新格局」。就近年關注的產線搬離中國議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爲,部分企業將工廠遷往東南亞對中國經濟很自然,「意味中國工業已經升級」,同時對東協、印度等周邊發展中國家也是福音。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貝哲民也說,仍看好中國持續成爲全球的製造樞紐。

此外,博鰲亞洲論壇28日發佈《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顯示,中國仍保持在亞洲中間產品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種中間產品中,中國有20種處於領先地位。

該《報告》更指出亞洲經濟體抗外部衝擊能力、產業鏈重構與韌性、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區域貿易協定落實是今年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

此外,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28日會見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全球總裁兼執行長韋尼克(Peter Wennink),呼籲ASML堅定對中國大陸貿易投資的合作信心,爲中荷經貿合作作出積極貢獻,並共同維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韋尼克此前也曾提出警告,美國對大陸採取更嚴苛的出口限制,將迫使大陸全力強化自家半導體產業發展。

至於所謂的「中美脫鉤」,姚洋表示,真不認爲中美在脫鉤。從數據來看,中美貿易恢復已恢復到貿易戰之前的程度,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達到史上第二高水準的3800億美元,沒有什麼真的發生了變化。

與會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馮波認爲,近2、3年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新形勢想用3點概括。首先是一系列的巨大不確定性,例如前年到去年海運的一箱難求、一倉難求。

第二是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如氣候變化,激發國家與企業對綠色降碳環保的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但馮波也說,第三點看到希望,透過上述新要求的壓力下催生新產業機遇。

馮波表示,改善的根本在於增加確定性,減少不確定性,當全球化的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出現問題,要進行的是相互融合與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