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慢性疲勞當秋乏!5招教你調節秋季疲勞

本文作者:金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

不少人深陷疲勞感之中,覺得可能是秋乏了。慢性疲勞和秋乏都有身體疲倦、乏力的感覺,但仍有區別,不僅要正確識別,還要學會調理。

別把慢性疲勞當秋乏

秋乏:季節性,可調整

“秋乏”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屬於疾病,通常與季節變化有關,特別是在夏末秋初,隨着天氣轉涼,人體需要適應新的氣候條件,往往會出現疲倦、乏力、不想活動等表現,而且程度較輕,隨着調整作息、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身體適應了季節變化,症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這種疲乏是暫時的。

慢性疲勞:持久性,休息無用

慢性疲勞通常持續6個月以上,而且症狀不會隨休息而明顯改善,可能伴隨睡眠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肌肉痠痛、關節痛、頭痛、消化不良等多個系統不適,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心態。

健康時報圖

中醫5招調整疲乏

1、外治:午間採陽驅溼濁

秋季陽光稍有和緩,可以在午間曬背,通過督脈蓄積陽氣,讓充足的陽氣驅趕盤踞在身體的溼濁陰氣,讓人精神飽滿,面色紅潤,心態積極,尤其適合久坐、活動不足、脾胃運化不暢、陽虛體寒、手足不溫的人羣。

2、食療:五指毛桃搭山藥

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溼、舒筋活絡的功效,山藥可以同時補益脾、肺、腎三髒。將五指毛桃、山藥、小米(或大米)煲成濃稠的粥,調味食用,每週2~3次,能夠發揮健益氣、滋陰潤燥等功效,改善臟腑功能不足的疲勞感。

3、穴位:按摩兩穴解疲乏

關元(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百會(頭頂正中,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兩個穴位,具有補虛培元、提神醒腦的作用,若想緩解疲勞,不妨每天每穴按壓3~5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爲宜,達到提神解乏的目的。如果疲乏困倦較重,可每天按壓多次。

4、按摩:耳朵可以摩提拉

掌心前後摩擦耳廓正反面20次,可對全身進行保健,疏通經絡、振奮臟腑、強身健體。以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20次,可防治頸肩腰腿痛、頭痛、頭暈等。提拉耳尖20次,有鎮靜、止痛、抗過敏、清腦、明目等功效。揪拉、摩擦耳垂20次,可防治頭暈、視疲勞、耳鳴等。

5、休息:閉目養神復精力

中醫講“目受血而能視”,對於經常熬夜或勞作無度的人羣來說,閉目養神能夠減輕對肝血的消耗,有助於減輕日間的疲勞感、恢復精力體力。在閉目養神的同時,還可以配合深呼吸或冥想,有助於放鬆身心。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3-09-03健康時報《別把慢性疲勞當秋乏》

編輯:李益萌 任璇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