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上修臺GDP成長至5.6%
本土疫情升級下,國際間對臺灣經濟仍具信心,標普臺灣子公司中華信評24日公佈「2021年臺灣年中信用展望」報告,因臺灣製造出口業表現優異,半導體業大幅提升產量支援全球晶片短缺,2021年臺灣GDP年增率估值從原本的4.2%上調至5.6%,並維持2022年GDP成長率預測爲2.7%。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資深副總經理張書評指出,臺灣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前景,但以出口爲導向的經濟本質,仍易受到全球與區域經濟趨勢波動,及臺灣本身風險特性的影響;此外,臺灣接下來將面臨「水電短缺」的新增潛在風險因素,且風險趨勢正在惡化中,這也是經營環境的風險;最後還有企業必然面對的ESG風險,也是臺灣所有產業都無法避開的大問題。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首席分析師範維華表示,臺灣在2020年成功防止國內疫情爆發,近期本土疫情升溫,政府針對人流移動實施限制,使得服務業可能遭受衝擊,但科技業將繼續展現韌性。
在出口與製造業加持下,第一季經濟成長表現強勁,特別是電子產品,包括企業回臺設廠及對半導體制造,與5G網路基礎設施的投資。針對疫情影響國內消費者信心與消費支出,預期2021年底或2022年初將逐漸恢復。
張書評強調,標普經濟預測報告中,有關新臺幣對美元匯價估測,呈現非常緩步的升值趨勢,2021~2024年將在28.1~27.9元的極微小區間移動。
疫情衝擊銀行業成苦主,包括金融市場波劇烈、全球央行大降息至偏低的利率,造成銀行業獲利能力受到限制,臺灣銀行業不可能獨善其身。
範維華強調,主要是銀行業必須吸收正在增加的信用成本,尤其政府推動的各項紓困貸款措施,均經過銀行機構執行,一旦紓困在年底或明年中到期,可預見信用違約會出現,相關信用成本認列將推遲至今年底,加大銀行業的信用損失、並造成稅前資產報酬率(ROAA)的減損,估測臺灣銀行業2021年ROAA爲0.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