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贏了”罷工,好萊塢會好嗎?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經歷長達5個月的大罷工後,好萊塢編劇終於要準備重返工作崗位了。美國《綜藝》9日稱,繼上個月與代表資方的影視製片人聯盟達成和解後,美國編劇工會全體成員投票批准與片方的新協議,然而大罷工造成的損失已無法挽回,好萊塢面臨的人工智能威脅、原創劇本匱乏等困境仍然需要解決,雖然此次艱難度過停擺危機,但誰也不敢說好萊塢前景就此好轉。
史泰龍
新合同被視爲一場勝利
今年5月2日發起的編劇罷工迄今已超過5個月,美國編劇工會與片方的談判9月下旬纔出現轉機,談判雙方達成初步協議。最近一週,美國編劇工會的8525名成員參與投票,99%贊成協議,僅90人反對,新合同得到批准,作爲好萊塢歷史上最長的勞資糾紛之一的本次罷工宣告結束。
新合同從今年9月25日開始生效,持續到2026年5月1日,內容涉及編劇最關注的增益補償、影視編劇工作室的最低崗位配額、編劇的改善報酬條款以及如何防範人工智能在編劇過程中的濫用等。此外,新合同還規定了新的劇情編劇最低工資,比以往上漲9.5%,其他類型最低工資也分別提高了3.5%至5%。
新合同的簽署在業內被視爲一場勝利,薪酬等各方面的改進受到工會成員廣泛稱讚。工會負責人梅萊迪斯·斯蒂姆在聲明中感謝各方爲維護編劇權益做出的努力,代表好萊塢片方的影視製作人聯盟也對新合同表示祝賀。《名利場》認爲,編劇工會即便沒有百分百獲勝,但最後拿到的權益也幾乎是片方最初報價的3倍。不過好萊塢全面復工還需時日,因爲演員-廣播藝人工會仍在罷工,全行業共16萬演員自7月14日開始罷工,雖然他們與資方的談判已於上週重啓,但在最低酬勞、流媒體收入分成等多個領域仍存在分歧。
6日,派拉蒙工作室門口的好萊塢演員罷工仍在持續。(IC photo)
編劇戰勝了AI?
隨着編劇新合同批准執行,好萊塢編劇可以立即返崗工作,像《週六夜現場》等脫口秀節目最快能在一週內重新開播,但由於演員罷工尚無轉機,許多電影和電視節目仍處於停滯和觀望狀態。“人類與AI(人工智能)的戰鬥,人類獲勝了(至少是現在)”,美聯社分析稱,這場罷工中最令人關注的議題是人工智能的使用,“在首次關於工作場所使用人工智能的重大勞資糾紛中,好萊塢編劇最終爲人工智能架上圍欄”。
報道稱,近五個月的罷工中,沒有什麼問題比人工智能在劇本寫作中的應用更能引起共鳴。新合同建立了人工智能的使用規範,允許編劇在不損害其信用或報酬的情況下使用人工智能。不過,編劇仍未獲得有關人工智能的另一項保證:即片方不會使用編劇素材來訓練人工智能系統,雙方在這個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後續可能還需要通過仲裁或法院判決解決。
此次大罷工觸及人工智能寫作,新合同中對於如何判斷劇本是否部分或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其創作的內容能否被視爲原始材料,人類編劇的作品能否被用來訓練人工智能等擁有非常具體且有現實意義的細則。“我希望它能成爲其他內容創作行業的典範,”巴布森學院信息技術教授、《全方位人工智能》一書的作者湯姆·達文波特稱,“這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最佳方式。”
事實上,此次罷工的雙方都承認,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無法禁止人工智能的使用,它在影視製作的許多方面——包括編劇層面,確實是有價值的工具,關鍵在於規定片方和編劇本人如何避免造成人工智能濫用。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太快,編劇們剛開始罷工時,ChatGPT才發佈幾個月,而現在它不僅可以完成複雜的對話,編寫具有邏輯性的故事,更有讀圖和分析的能力,新合同到期之前人工智能或許還有新突破,這也給好萊塢未來的人工智能應用留下了討價還價的餘地。
北伊利諾伊大學媒體研究教授大衛·古恩科爾認爲:“這是創意產業對生成性人工智能進行談判和研究的第一步,不只是編劇,其他視覺藝術和演員也將被涉及”。接下來的演員罷工談判中,人工智能同樣是關鍵議題,例如如何避免片方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演員肖像,保證羣衆演員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演員仍然擔心“人工智能會剝奪我們的勞動權利”。
《芭比》海報
好萊塢前景靠誰打造?
好萊塢逐步重啓後,除了人工智能的潛在威脅未被完全消除,其他危機也正在暴露。《洛杉磯時報》認爲,好萊塢最大的問題是形勢飛速發展,但高層管理者的意識沒跟上,“那些片方大佬還躺在20年前的功勞簿上,雖然迪士尼、華納等幾大片方高層之間互有往來,但決策層缺乏新生代加入,進而管理流媒體、超英題材等熱門項目。如今年輕精英更傾向於加入科技公司,而好萊塢仍舊是那些喜好經典IP的老古板所把持”。
英國《衛報》稱,儘管《芭比》和《奧本海默》在暑期檔獲得超預期的票房佳績,挽救今年夏天的影院,但其他的《閃電俠》《奪寶奇兵5》《龍與地下城》等片都遭遇滑鐵盧,這說明好萊塢還沒準備好如何在轉型中生存。別看流媒體炮製大量內容來轟炸觀衆,但真正優秀的原創劇本和故事仍然短缺。
報道稱,在社交媒體時代,好萊塢老一代明星正在老去,哈里森·福特、史泰龍、湯姆·克魯斯無論多麼拼命,他們的票房號召力也是有限的,而瑪格特·羅比、蒂莫西·查拉梅等新生代明星對觀衆來說,他們沒有前輩身上的那種光環。而以流媒體爲代表的新影視作品成功與否,不再取決於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更多是要考慮訂閱流量和營銷策略。漫威和DC的超英片看上去火爆,但那只是IP帶來的熱度,演員自身帶來的流量有限,“如果好萊塢還想啓用曾經的明星制,打造新一代天王巨星,那就應該走出營銷舒適區,承擔更多原創性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