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現有強10倍!中研院找到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劑」 抗新冠肺炎新曙光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的世紀危機,各國皆卯足心力,希望儘快研發出快篩試劑、抗病藥物及疫苗。中研院在研發抗病毒新藥的任務上,再上層樓,近期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 又稱3C-like protease)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
爲對抗新冠肺炎,國內學研界於今年2月中,由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召集學研單位參與COVID-19合作平臺,陸續發表合成瑞德西韋、研發快篩抗體等振奮人心的消息。
中研院今日在指出,該院生化所研究員樑博煌在研發抗病毒新藥的任務上,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抑制劑,並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及臺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 (臺灣第一位把新冠病毒分離出來的團隊)等團隊證實。
▲樑博煌實驗室 。(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研究團隊說明,在成爲真正抗COVID-19新藥前,雖然尚需經過動物及人體實驗,但可在短時間內找到候選藥物,已經顯示,我國在面對病毒短期緊急應變能力上的量能。
中研院說明,新冠肺炎新藥的研發,奠基於17年前SARS專案的研究,集合了中研院前院長翁啓惠、臺大化學系方俊民教授團隊的藥物合成、樑博煌研究員團隊建立的表現純化與快速篩選抑制劑方法、及前副院長王惠鈞解析SARS蛋白酶與抑制劑的共結晶結構,復經過多年持續的努力。當年培育的博士生亦投入抗COVID-19的研發團隊,團隊皆快速投入表現純化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12個胺基酸異於SARS主要蛋白酶),並篩選出具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取得共結晶結構。
中研院也說,在全世界對抗COVID-19新藥開發競爭激烈上,此項結果後續開發的藥物,將發展成抗新冠肺炎新藥。臺灣在抗SARS所投入的研發,在國際上競爭力很強,更證明了科技研究短期緊急應變,長期超前部署的潛質。在全世界目前治療上,依賴瑞德西韋、奎寧等非針對性藥物,更期待近期成爲針對性新藥的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