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當科技進入偏鄉校園(林彥良)
尖石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分班建置「智慧網路」可「飆網」與都會區學校無異,播放教學媒體書,學生能用觸控進行互動。(資料圖片)
科技日益發達,帶給許多人便利的生活,而當科技進入偏鄉校園,改變的不只有偏鄉學子的學習模式,甚至還有其他的意外收穫。教育部近年來所推動的數位學伴計劃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大學生透過視訊和偏鄉學子互動課輔;還有大學的USR計劃,將機器人帶入偏鄉校園與國小學生共學,而我也從這兩項計劃中細細品味偏鄉課輔計劃的箇中滋味。
參與數位學伴計劃與偏鄉人機共學計劃,發現這兩計劃中有些差異,但卻也有些相似之處。兩項計劃皆與科技密不可分,通常是針對單一學科,且一週只會進行一次的課輔,但是前者與偏鄉學子僅在網路交流,一學期只會實際接觸一次;而後者則是在計劃內每次皆會與偏鄉學子實際接觸。
親身參與數位學伴計劃後才發現,看似簡單的網路視訊卻因偏鄉資源不夠完善,常會有軟硬體問題的產生,而一學期僅有十一次的時間,扣除有障礙的時間,實際運用網路課輔偏鄉學子的次數約爲七次左右,小學伴因爲能與其他大學伴互動,都相當期待每週的課輔時間,所以每次當發生故障時心中就會有種對不起小學伴的感覺,雖然教育部給予的津貼仍會照給,但個人認爲對於實際成效沒有幫助,於是借用網路資源透過其他軟體方式執行課輔任務。在這過程中,可以發現偏鄉校園的學子,並非每個對於學科都不感興趣,但有時卻有着令人心酸的故事,在與小學接觸後,深知無法像學校老師一樣能教很精深的課業,但能夠協助的就是作業,以及最重要的是「陪伴」,許多孩子的家長是工作到八九點纔回到家,甚至是一週回家一次。透過網路的陪伴再加上用自己的角度來吸引孩子,讓他們能夠對課業或者是課外事務開拓視野,彼此也建立良善的關係,長久下來也發現小學伴對於課業不再排斥,甚至能充實生活。
而偏鄉人機共學計劃中,可以發現機器人帶給偏鄉學子的驚奇,對於能夠互動的機器人對偏鄉學子來說,確實有吸引力!在這計劃是藉由機器人讓孩童能夠學習英文,用不一樣的方式學英文確實有用,而我發現在這幾次的互動中,人機共學並不只有讓孩童對於英文不再畏懼;甚至是原先不會使用機器人的小朋友,也因爲計劃期間觸發了對科技的興趣,到計劃中期也瞭解到如何使用機器人,而有時多臺機器人與平板連線會有互相干擾的狀況,小朋友們也能快速地解決問題。
在這兩項計劃中,可以發現當科技進入校園,能有效改善偏鄉學子的學習動機,也藉由參與活動的大學生們給予偏鄉學子陪伴,但這兩項計劃能持續進行除了有學校的熱血師長繼續支持外,也是有教育部推動相關計劃,以及大學端參與計劃,只不過對於「科技進入偏鄉校園永續執行」的狀況個人有些淺見。
科技進入偏鄉校園,在偏鄉校園幾乎是以課後輔導社團使用爲主,但若執行計劃的師長退休後,沒有老師願意承接,又或者是相關計劃結束,那科技在偏鄉校園的運作是否得暫時中止?在已有的科技資源下,若偏鄉學校端能將科技資源,不侷限於課後社團使用,而是融入於課堂上,能有效吸引學習動機,對找尋資料等方式也能改變,讓科技在偏鄉學子於校園時能廣爲運用,這樣即便未來相關科技進入校園計劃終止時,偏鄉學子接觸科技的機會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科技能改善生活便利性,而科技進入偏鄉校園也能改善偏鄉學子的學習方式,偏鄉校園的教育資源社會各界也都相當重視,但如何讓所投入之科技資源能真正有效發揮效用,也是大家該關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