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成敗在美國
(圖/路透)
「北約」可能崩潰的話題最近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美國總統川普已經將北約視爲一個無用的國際組織,說它寄生在美國納稅人的資金上,並佔用華盛頓與北京對抗的資源。澤倫斯基在白宮與川普發生不愉快的事件之後,關於美國可能退出北約的言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響亮。然而,美國真的要終結北約嗎?這可能是川普策略的一部分:恐嚇盟友做出讓步,華盛頓要求歐洲開始承擔起自己的防務責任——這是過去76年來的第一次。
川普要退出北約的4個原因,特別帶有「川普主義」的特色:
第一個原因,美國退出北約將大大減少軍費開支。目前,美國承擔了該軍事集團65%以上的軍費開支。退出北約將使這些資金能夠重新分配給國內需求,例如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和教育。
第二個原因,離開北約意味着無需對盟友承擔義務,美國將能夠獨立決定其外交政策,開始和結束軍事行動,而無需考慮北約軍事聯盟的集體決定。
第三個原因,退出北約意味着美國將能夠擺脫了對北約的義務,使美國的國際協議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說白了,華盛頓可以在不顧及盟友的情況下與莫斯科單獨達成任何協議。
第四個原因是,退出北約將使美國不再承擔保衛歐洲的義務,而將他們的主力投入印太地區,釋放可用於在南海和臺灣海峽遏制中國的資源。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北約失去大梁和後盾,慌亂之餘,歐洲人緊急開會磋商,居然想出一個「北約去美國」的方案來保留這個軍事聯盟,或創建一些新的、純粹的歐洲的軍事集團。英國、法國都發出狠話,要甩掉美國,擔當抗俄大任。躍躍欲試想當歐洲的領袖和「歐洲軍」的統帥。
固然,熱情和勇氣可嘉,慷慨陳詞,大話好說,但這一切都建立在不現實的基礎上。目前,歐洲沒有資源來取代美國主政北約。歐洲軍工生產潛力的薄弱,武器數量有限,製造速度緩慢,無法獨立開展一些大規模軍事行動。悠閒的歐洲國家已經變得如此依賴美國的核保護,以至於無法獨立確保自己的安全。如果歐洲沒有美國的核武庫,簡直就是俄羅斯案板上的肉。俄羅斯已經精準的計算出他的核彈抵達巴黎和倫敦是幾分幾秒,而且公開發表在外交網站上。如果美國真的退出北約,建立一支「歐洲軍」至少需要4年漫長的時間且無利可圖。歐洲沒有多餘的錢給烏克蘭,即使英國和法國可以接管北約的領導權,也絕對沒有能力單挑俄羅斯。
鑑於以上原因,歐盟不得不服軟,向美國低頭,做出讓步。也就是說,美國的「實力地位」迫使歐洲國家可以做出任何讓步來阻止美國退出北約。最近歐洲的一系列言論和舉動都在剛剛過去的對美國暴風雨般的抗議和譴責之後,悄悄地軟了下來。當川普宣佈美國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後,歐洲國家可能也會「意外」的停止援助基輔。歐洲還將拒絕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幫助烏克蘭。法國和英國向澤倫斯基明確表示,他們將不得不忍受美國,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繼續與俄羅斯發生衝突毫無勝算。
俄烏戰爭3年,作爲「主角」的北約曾經風光無限,現在卻前景堪憂。北約歐洲盟軍前最高司令、退役美國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裡迪斯表示,如果美國退出北約,北約將解體,並指出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北約的命運掌握在美國手中,它因美國而誕生,也會因美國而終結。可謂:成也美國,敗也美國。(作者爲俄羅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