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2050承諾:電動公車

政府在淨零碳排的目標下,各縣市政府與業者都在推動購買電動公車。圖爲大臺南公車。圖/臺南市交通局提供

四月一日電價上漲,大致上是追補二○二一年以來天然氣上漲臺電的虧損,是這兩年持續停止核電機組(轉用昂貴的瓦斯發電)的後果,這也是政府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下全民要承受的代價。還有沒有這類賴政府即將承受的跳票政策?

有的,二○五○淨零排放國家計劃中的「電動公車」!

賴院長二○一七年十二月空污防治方案說二○三○公車要全面電動化;二○二一年四月廿二日地球日蔡總統推二○五○淨零大計時,增列二○二五年要有三十五%電動公車。大約是四千輛,到目前所有掛在電動公車帳上的不到千輛!看來明年二○五○大政第一張要兌現的支票,註定非跳票不可!而且看不出有趕上進度的作爲!

追究原因,不在技術和經費,在目標和政策!

電巴在賴院長時期訂定最優先時程,出發點是防止空污,對象是市民,是生命。近五年全球倡議二○五○淨零排放,針對溫室氣體減量,目的也是爲了生命永續發展。也就是說,永續理念放進電巴領域,政策目標是要減少受空污傷害的生命,不是生產最多減碳的車子!

電動公車希望乘客免於空污,增加公共交通誘因,再降低私車耗能和塞車。乘客環境改善才是重點,客運主管交通部纔是政策受惠者,也才應該是策略擬訂者。

然而,目前的方向是把推動焦點放在車輛(工業)上,訂出十項國產化項目,重點輔導兩家示範廠商。開發出來產品價格和競爭的油車有落差時,政府又全額補貼!從輔導國產公車的角度,完全稱職。但是,爲什麼二○二○年到現在四年了,只有五一九輛上線的電巴?爲什麼去年開始的第二期示範計劃完全沒人申請呢?

顯然,目標錯了,推動主體也錯了!

事實上,要達成降污減碳嘉惠市民/乘客,不是有車輛就做到,要經由服務業B2B2C。客運業不買不用工業局稱職輔導的產品,政策目標就泡湯。

何況目前兩家的規模和品質並不讓客運業放心,纔會有業者連袂發函,希望政府開放更多車廠加入示範計劃,或者,就容許他們自購油車。終於表達「不再捧場國家電動公車大計」!

爲今之計,要認清楚電動公車的政策目的,重新研訂電巴規範。交通部會同地方政府規畫合宜路線長度,輔導公車業提報最基本營運需求;經濟部酌修國產化項目,善用經濟規模降低造價。兩部的共同目標是:公車業者買得起的電巴。有愈多幹淨公車,這項和庶民生活最相關,又承諾改善環境的公共服務就率先成爲新政府的品牌。

今年大選沒有換政黨,賴當選人也強調延續蔡總統施政。上述電動公車不足相對二○二五非核家園能源政策,有人會說不算是了不起的跳票。然而細究疏失,它是理念混亂、方向偏差。內閣籌組中,請從改正錯誤開始,這是面對永續該有的不悔態度。地球日前,敬以此誓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