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 裡鄰經費少 民政局2方案拚解套
臺北市裡鄰建設經費不管大、小裡都是齊頭式發放,臺北市民政局考量裡內建設經費已多年未調,目前規畫2方案,預計下會期擬定方案編列預算送議會審查。圖爲臺北市政府。(劉瑋晴攝)
臺北市政府每年以30萬元基準,補助里長作爲裡鄰建設費用,由里長依裡內需求自行運用,議員鍾佩玲指出,北市裡鄰人口數不一,建設經費不該幾近「齊頭式發放」,雖有級距但卻差不多,應提高人數多、幅員大的裡補助經費。北市民政局迴應,考量裡內建設經費多年未調,目前規畫2方案,預計下會期擬定後編列預算送議會審查。
北市各里的裡鄰建設費用基準爲30萬元,依人口數、面積及固定里民活動場所公告土地現值增加經費,另北市額外對200多個沒有活動空間的裡,每年補助36萬元承租,目前北市有8個里人口數超過1萬人,共有5個裡拿40萬元以上。
鍾佩玲表示,大小裡經費不該幾近齊頭式發放,前臺北市長柯文哲也意識到裡鄰建設經費不夠,任內曾用第二預備金大撒幣,但應常態提高補助人數多、幅員大的裡。
民政局自治行政科長方英祖表示,北市裡鄰建設經費比桃園、新北少,考量多年未調,目前朝2方向研擬,除了將現有基準經費統一調高到40萬元,級距不做調整;另一種是維持現有基準30萬元,但調整級距計算公式,讓大小裡每年建設經費有所區隔。
臺北市中山區大直里長曹邦全說,大直裡在中山區算是第2大里,目前的級距並不公平,換算下來每人每年只多30元,各里建設經費差不多情況下,大直裡只能依靠周遭像是第一殯儀館、松山機場回饋金支援,但經費仍相當吃緊,對於民政局提出級距調整,他認爲不失爲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