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衡陽路「4連棟建築」少見 文資會同意登錄市定古蹟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4號、56號、58號及60號,經北市文資會28日審議後,同意登錄爲直轄市定古蹟。(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4號、56號、58號及60號,是日據時期重要商號營業處,也是市區改築至今僅留存稀少的4連棟建築,並保有百年前的西洋建築風格特色,已在2006年登錄爲歷史建築,北市文資會28日審議後,同意登錄爲直轄市定古蹟。

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今年提出申請4棟建築登錄爲直轄市定古蹟,經文資委員兩度會勘,4棟建築表現日治時期店屋仿西洋建築風格特色,建築構造、內部線腳、塑裝飾燈座尚存,保有百年前的營造技術與設計特色,也彰顯臺北市早年商業區建築及商業活動。

呂大吉表示,4棟建築在日據時期曾是總督府御用和菓子店「富士屋」、販售臺灣特色物產販售「生番屋」、臺灣第一家鐘錶店「和泉時計店」、「酒卷商店」等重要商號經營處,戰後則轉爲「伍中行」、「掬水軒」、「全祥茶莊」等知名商店所用,皆與城中商業緊密結合,是臺北人共同歷史生活記憶。

他指出,4棟建築是市區改築至今僅留存稀少的4連棟店屋建築,建築表現出日人盛行的「辰野式」建築風格,最大特徵是58號建築上頭的時計塔,是街區重要地標,都具文化保存內涵及藝術價值。

有文資委員指出,4棟建築登錄理由與過去無異,利用歷史建築身分即能保存,何況建築二、三樓是住家使用,未來被指定爲市定古蹟,該如何對外開放參觀、如何確保及古蹟具有的「公益性」?也質疑建築師與屋主持有資料及照片,究竟能否展現建築原有風貌。

不過也有文資委員認爲,衡陽路從清代發展到日據時期,又鄰近博物館,形成很好的街區,獨特性也高於其他街區,保存意義相當高。

經討論,最終過半文資委員同意4棟建築登錄爲直轄市定古蹟。

54號、58號屋主表示,當初市府審議建築時,本就希望指定爲古蹟,但當時想保留彈性而沒有同意,後來發現不少民衆會來此欣賞建築,開始認爲應該爲臺北市留下建築,才決定申請登錄爲古蹟,如今結果是實質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