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歧視比率上升 2成5失智者選擇隱瞞病情
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約有八成八的失智者曾遭歧視,與五年前相比數據明顯上升。示意圖 本報資料照片
據衛福部推估,全臺約有卅五萬失智人口,從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約有八成八的失智者曾遭歧視,與五年前相比數據明顯上升,使得約有近四分之一的失智者會選擇隱瞞病情。
面對失智症全球皆採取「早期診斷」、「早期照護」方針,學者建議,應積極打造友善環境,鼓勵及早就醫,延緩失智進程。
聯合報健康事業與富邦人壽等單位昨共同舉辦「二○二四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國際論壇」。臺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說,今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八成八的失智者曾遭歧視,該數據較二○一九年上升,其中約三成的臺灣參與調查者,認爲失智者具危險性,近四分之一的人表示,「當與他人見面時會隱瞞失智症」。
臺灣失智症協會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顧問曾清芳說,他自己既是協會至志工,也是一位輕度失智症患者,同時也照顧同爲失智症的太太,一開始被診斷失智,也不敢談及自己是失智症患者,但後來與太太相互照顧多時,認爲既然都已確診,就乖乖接受,想辦法延緩老化。
曾陪伴失智症母親的東京都立鬆澤醫院名譽院長齋藤正彥,照顧失智母親多年,他從母親的日記中發現,母親比任何人早發現自己認知功能出現問題,爲了家人拚命對抗病情努力活着,他提醒失智照顧者,與其學習正確照護,更重要的是協助患者「還可以生活」,患者是自己生命的主體,並非接受照護的客體。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已通過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的藥證,健保署正着手進行覈價,有望獲得給付。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師王培寧表示,近年失智診斷或治療皆突破,早期診斷後用藥,再加上非藥物治療,可讓患者停留在早期階段五到八年,籲若發現異常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