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賦能耕出“智慧田”

來源:環球網

中國是農業大國,加速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是必然趨勢,而北斗的出現,爲這條轉型之路提供了新的支撐點。隨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深入應用,我國糧食的豐收開始和“仰望星空”密切相關,爲國家糧食生產注入了強勁動力。從種植到收割,北斗技術都爲農業的每個環節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據國際在線網站消息,在河南濮陽市清豐縣,隨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動,機械化播種程度越來越高,爲小麥豐產豐收奠定基礎。在清豐縣仙莊鎮白家村的農田裡,一臺臺安裝了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農機正在作業,這些無人駕駛的農機可以一次性完成深翻、旋耕、播種、滴灌帶淺埋等作業,使小麥出苗率提高到95%以上。

北斗技術的賦能和智慧農業的應用,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實現全程無人化作業的同時也實現了播種、翻耕精準度的提升。據瞭解,清豐縣2024年計劃播種冬小麥面積75.8萬畝。截至10月18日,已播種45.5萬畝,預計10月25日完成播種。

在灌溉植保方面,基於北斗系統,可以實現科學化的無人值守灌溉植保,既能節約水、肥、藥,又能省人力,提效率。北斗衛星可以實時監測農田水分狀況,結合天氣預測模型,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灌溉。 這種智能化管理既節約了水資源,又保證了作物的正常生長,特別是在乾旱地區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據中國郵電報報道,在山西大同,中國移動“北斗+智慧農業”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高產高效集成,制定符合當地作物生長規律的玉米單產提升方案,探索出本地玉米單產提升模式,保障了糧食安全。

操作人員可藉助先進的壓力灌溉系統,將肥液與灌溉水一起,均勻、精準地輸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保障密植玉米生長。配合遠程控制技術,大幅度減少現場手工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通過有機旱作節水滴灌,減少了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可實現節水50%,節肥20%,有助於保護環境和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

在秋收中,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無人駕駛農機、自動避障和精準調度等方面。‌據央視網消息,眼下湖北省3000多萬畝中稻收穫已經進入尾聲,在湖北咸寧赤壁市,搭載北斗終端的農機在田間穿梭。

在湖北省赤壁市羊樓洞鎮的千畝智慧農場,田裡跑着的就是搭載了北斗終端的農機。通過湖北省北斗智慧農業管理與服務平臺可以看到,這三臺農機的運動軌跡以及作業的畝數。據瞭解,搭載北斗終端後的農機作業精準度達到了釐米級,播種更加精準,可以節約種子和肥料。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這片示範田水稻單產達到1100多斤,相比去年增產200斤。(許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