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需求困住 服裝行業上半年停滯不前 運動戶外成“轉向燈”|行業動態

財聯社9月1日訊(記者 陳抗)當平替風捲向曾經的“性價比”之王優衣庫時,大家發現,消費者對服裝的價格敏感度又高了。從服裝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表現可以看出,知名品牌業績不佳,休閒時尚品類還在“失血”,運動、戶外賽道又有新玩家進入;整體行業在消費理性之下,仍然面臨着巨大的下行壓力。

半數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

A股服裝上市公司中,半數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男裝品牌海瀾之家(600398.SH)、紅豆股份(600400.SZ)、報喜鳥(002154.SZ)、九牧王(601566.SH)、雅戈爾(600177.SH)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2.54%、5.77%、15.6%、45.88%、9.68%;女裝品牌歌力思(603808.SH)、地素時尚(603587.SH)淨利潤同比減少46.60%、27.46%;時尚品牌太平鳥(603877.SH)淨利潤同比減少31.73%。

上半年虧損的公司包括際華集團(601718.SH)、棒傑股份(002634.SZ)、安正時尚(603839.SH)、美爾雅(600107.SH)等,其中棒傑股份虧損最多,淨利潤爲-1.42億元,主要是受到雙主業中的光伏業務的拖累,安正時尚則是上市後首次半年報虧損。

森馬服飾(002563.SZ)、朗姿股份(002612.SZ)、七匹狼(002029.SZ)、比音勒芬(002832.SZ)上半年淨利潤有小幅增長,分別同比增長7.14%、1.14%、18.42%、15.25%。

“快時尚,休閒服飾的男裝、女裝的市場規模都很難擴大了,品牌都在收縮,”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對財聯社記者說,“服裝品牌目前有三條路,第一,在大衆市場打性價比戰;第二,在細分品類中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第三,品牌向上、探尋高端化,”他提到,未來有資金、研發能力、供應鏈資源的公司會逐步淘汰掉雜牌、無牌。

今年的服裝消費不算樂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6月,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3%,增速相對去年放緩,6月單月同比下滑1.9%,7月單月同比下滑5.2%。

港股上市公司中,李寧(02331.HK)、安踏(02020.HK)交出的半年報各有亮點,但也埋藏着一些危機,比如李寧上半年財報顯示,服裝收入下滑4.7%,庫存增加,存貨週轉率降低。安踏集團在上半年旗下品牌同比均取得增長,但相比去年同期,FILA斐樂業務板塊,迪桑特、KOLON可隆所在的“所有其他品牌”板塊的收入增速均有下滑,經營溢利增長也明顯放緩。

運動戶外賽道仍被看好

運動、戶外兩大趨勢相併行,成爲服裝細分行業的增長點,探路者(300005.SZ)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上升295.64%,公司戶外服裝、戶外鞋品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68%、14.04%。

8月底,美邦服飾(002269.SZ)在溫州開了新品發佈會,聲勢浩大宣佈進軍“戶外”,做大牌始祖鳥的“平替”,公司內部還將其定義爲“抓鳥策略”。上半年,美邦服飾將品牌定位從“潮流休閒”轉向“潮流戶外”,公司認爲,戶外如今擁有足夠大的市場,公司可以承接戶外需求和熱度。上半年,美邦的淨利潤增幅達648.07%。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戶外運動服飾、功能性防曬服等產品開發應用迅速提升,針織服裝產量同比增長7.86%,佔服裝總產量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了4.61個百分點,而梭織服裝、羽絨服裝、西服套裝和襯衫的產量分別同比下滑2.52%、5.43%、8.38%和13.2%。

程偉雄提到,國內對於休閒、運動、戶外的定義比較模糊,因此逐漸形成了休閒運動、泛戶外等風格,隨即,國內服裝品牌或自己成立子品牌,或收購國外運動戶外品牌,衝入這幾個賽道。

“事實是,以前專業運動、專業戶外的品牌在搶佔休閒時尚市場,反而休閒品牌去做運動、戶外,會被消費者認爲沒有那個基因,很難被信任,做得會更辛苦。”程偉雄說,“另外,國內運動戶外走大衆化路線,博弈價格,競爭力不強。”

也有行業人士認爲,運動戶外對整個服裝市場的提振有限,“運動戶外在整個服裝體系裡的佔比太少了,而且很多是從原來時尚類、休閒類市場劃出來的,”一位服裝公司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說,“服裝轉入存量市場,我們從業者的壓力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服裝公司在跨界投資方面的嘗試也值得注意。

森馬服飾在6月公告稱,參股公司心有靈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搭建VIE架構並籌劃境外上市,該企業是保險數字生態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此外,森馬旗下公司還投資關注先進製造、半導體、醫療大健康、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基金。

海瀾之家也通過全資子公司江陰海瀾之家投資有限公司參與了四隻產業基金的投資,關注大消費、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