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響堂山石窟,真的值得一去|古蹟巡遊

文博時空/文 文博時空 作者 小石頭

文物攝影|小石頭

嗨大家好啊!我是文博時空攝影師小石頭。今天我帶大家去逛逛邯鄲的響堂山石窟。響堂山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響亮,據說是因爲人們在石窟裡擊掌甩袖,都會有響亮的聲音迴盪耳邊,因此得名。而相比於龍門、雲岡、莫高窟,響堂山的名氣卻沒有這麼響亮。也正因爲如此,遊客數量不是特別多,反而可以更從容安靜地感受石窟藝術的魅力。

響堂山石窟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分爲南北響堂。始鑿於北齊(公元 550—577 年),在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現存石窟 16 座,4000 多尊雕像。由於這些石窟位於北齊都城鄴城的周邊,受到皇家資助,因此也代表了本地最卓越的鑿刻成就,學術界將響堂山的雕塑藝術稱爲“北齊造像模式”。

抵達北響堂是一個陰天,我首先進入的是大佛洞,這裡有着響堂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釋迦牟尼佛像。石窟內光線微弱,讓莊嚴的佛像更顯沉靜。

石窟裡格外安靜,只有遊客小心翼翼的腳步聲,偶爾會有導遊的講解聲在洞內迴盪。我在大佛洞來回走動,尋找着拍攝角度,同時透過取景器去觀察每一處細節。背光的彩繪、側壁雕刻的寶相花紋,隱沒在黑暗中的大小佛龕,都讓人讚歎不止。

後續遊覽了幾個洞窟之後,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惋惜。石窟中大多數獨立的造像都已被盜鑿,洞窟中的許多浮雕也被人切割竊取,留存下的石像也幾乎沒有頭部和手部。這些破壞,既有千年以來自然的侵蝕,更多的是人爲的破壞。如今,我們只能透過這些殘損的遺蹟,去想象其開鑿之初的壯觀和絢爛。

隋佛龍洞

文官洞

大佛洞

釋迦洞

刻經洞

華嚴洞

千佛洞

圖片 | 小石頭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小石頭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文博時空】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