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發院楊壯:大變局時代更需要正確的領導力,而非權術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出品|本站財經智庫 北大國發院

編輯|嶽佳彤 主編|楊澤宇

《中國經濟新動能》是本站財經智庫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出品的高端財經訪談節目,抖音作爲特別支持平臺。針對財經焦點及社會熱點,我們與北大國發院的知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探尋在當前形勢與不同研究視角下國家、企業和個人如何尋找發展的新動能。

NO.11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楊壯:大變局時代,如何與時俱進修煉領導力?

【完整版視頻】

專訪北大國發院教授楊壯:大變局時代,如何與時俱進修煉領導力?(來源:C位觀察)

【本期介紹】

不確定的時代下,把握領導力的核心,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組織的發展都至關重要。領導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脾氣大”是否是管理者的“致命傷”?在中國的職場“對事不對人”爲何這麼難?如何應對當下變局帶來的領導力挑戰?短期目標與長期趨勢,企業究竟該如何平衡?這次我們走進北大國發院,邀請到了管理學教授楊壯,他將深度解析變局之下如何與時俱進修煉領導力。

60S要點速讀:

我看到中國很多企業難以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和人之間無法接受彼此的批評。大家會認爲對方的批評就是對其人格的侮辱,喪失了面子。這一點要進行深度的文化反思,我認爲這是中國文化中很大的一個弊病。

以下爲內容精編:

領導力的本質是什麼?

領導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2006年美國的領導力大師馬克斯韋爾來到北大,當時,就領導力,他說了一句十分經典的話:領導力就是影響力,不多不少(Leadership is influence, 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

領導力不是權力,更不是特權,也不是一種天然賦予某人的優勢。從馬克斯韋爾的理論的角度講,位置是領導者五個層級中最初步的層級,是指某個人因爲個人的天賦、特質,或是在某些方面的專長,抑或是在某些方面的工作表現比較優秀而被賞識,從而進入領導階層。但是,馬克斯韋爾理解的領導力的核心是指,當某人真正處於“領導”的位置後,修煉領導力的歷程纔剛剛開始。

第二個層級是建立和諧的關係。擁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會和周邊的人打好交道,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周邊的人,甚至影響客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上司,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第三個層級,擁有領導力的人必須能帶領大家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身處領導崗位所擁有的特權,並不是本人真正的影響力。領導力指的影響力是在領導過程中真正帶領團隊取得了公認的成就,能打仗,尤其是不斷打勝仗是關鍵。

第四個層級,領導者還需要培養領導者,從而達到第五個層級——領導力巔峰,即個人擁有了超級組織本身的影響力,比如強大的行業影響力,甚至社會影響力。

很多人對領導力的認知長期存在誤區,這個誤區在十年、二十年前比較嚴重,有些人認爲只要晉升到了一個位置上就是偉大的領導者,就有領導力,實際並非如此。即便身處管理層,但是自身的領導力必須要通過實踐,通過榜樣的力量影響周邊。

“脾氣大”的管理者好不好?

領導力的核心點是影響他人,影響組織,進而影響組織業績,影響他人的內心。所以一方面是影響組織,另一方面是影響組織裡的人。隻影響人,但沒有業績,組織不會往前走;隻影響組織,卻把整個員工的心都傷了,同時讓員工對管理者不信任,同樣也不能真正把組織引向一個高點,讓組織持續取得進步。

領導者有不同的性格特質,所以有不同的領導風格。有些人比較隨和,有些人比較暴躁,有些人可能屬於結果導向。在美國,很早以前就有調研,對比那些以任務、業績爲中心的領導,和以人爲中心的領導,結果很有意思,兩者佔比差不多,49:51或者51:49。在我看來,如果領導者本身真正能取得業績,同時又有親和力,那當然是最理想的,但現實往往偏重其一。

北大教授談領導力:爲何馬斯克“脾氣大”,員工還願意追隨(來源:C位觀察)

像喬布斯和馬斯克,在大衆的印象中他們的脾氣相對比較大,但大家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點——他們因爲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對工作精益求精,不論是喬布斯還是馬斯克,他們都無法容忍業績不達預期的員工,這種情況下的“脾氣大”大家完全可以理解。

他們“脾氣大”,爲什麼員工還願意追隨他們?

第一,他們做出的努力真正讓企業前進。當喬布斯1986年被公司解僱,自己成立了NeXT公司。1996年蘋果把他請回去,員工表態:“老喬你還是我們的領導,我們喜歡你。哪怕你罵我,我們也認了。”爲什麼?因爲大家知道,他在工作上的責罵沒有任何私心,他真正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企業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會認爲責罵就是針對個人。

第二,馬斯克這種人在很多方面都比別人看得深遠,不僅是視野和格局,更重要的是他的專業能力。他對整個世界發展的趨勢,以及自身的價值觀,比如在新能源汽車、環境污染等領域的做法,以及在跟中美企業合作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很獨特。中國的很多企業家同樣如此,比如任正非、馬雲、雷軍等,他們擁有超出常人的視野、格局和遠見,所以他們有時候如果脾氣暴躁,大家都會容忍。

但是,我知道中國的企業家裡有一些人首先沒有做到身體力行、嚴以律己,只是脾氣暴躁,經常辱罵員工。遇到這樣的領導,員工就會主動離開。我觀察到很多領導者都是越有能力越謙虛,而那些“二把刀”“半瓶子水”的人反而會自以爲是。

在中國的職場“對事不對人”爲何這麼難?

“對事不對人”在中國做起來很難。因爲中國是農耕文明,人和人之間,特別是在家庭中的關係相當複雜。因此,有時領導批評員工以後,員工就會認爲領導不僅是批評這件事本身,而且還批評了自己。

西方文化不是熟人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契約精神。世界上很多國家在這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德國人就和我說過,“我們就是對事,根本不針對人。工作和人是兩回事。”他們覺得中國人都是你好我好,有問題都不敢說,怕說了以後產生個人的誤會。德國人特別希望中國人在交流的過程中直截了當。

北大教授回憶親身經歷:印度老師認爲中國學生十分軟弱 沒有骨氣(來源:C位觀察)

印度人之所以在美國職場能夠較高的成就,跟印度人相對能做到對事不對人有很大的關係。我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到美國去教學,印度導師有一天突然在公衆面前批評了我,我很生氣。中國人特別講究面子,受不了這種批評。中午時他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叫我一起去吃午飯。去了以後他看我態度不太好,就問我爲什麼不太高興,是不是還在想着早上的事情?我說是啊,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批評我。他說,“真是不好意思,這是跨文化的問題,我們印度人不這樣。印度人是平常在桌面上把問題擺出來,大家互相都坦誠地去講,絕對不會拐彎抹角,而且特別不會是明明對你有意見,還在那恭維你。” 從此以後,我對印度人直截了當,印度人對我極爲尊敬,他認爲這是有骨氣,有思想的表現。

明明對你有意見還在恭維你,這是我們值得警惕的一個弊病(來源:C位觀察)

所以我看到中國很多企業發展不壯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和人之間無法接受彼此的批評。大家會認爲對方的批評就是對其人格的侮辱,喪失了面子。這一點要進行深度的文化反思,我認爲這是中國文化中最大的弊病。

不直接表達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家從小就不被鼓勵在場面上衝突。長此以往會影響中國人的質疑和創新精神。無法直接表達自身態度不僅會影響溝通的效率,也會影響管理過程中的識人、用人。

在中國的企業裡,通常是當一個領導者很強勢時,大家就都變成了“小綿羊”。只是表面上敬畏,但是心裡都對他有意見,無法讓下屬把心裡話都說出來,這是領導力的大忌。

中國式教育讓很多人從小就學會阿諛奉承(來源:C位觀察)

如何應對當下變局帶來的領導力挑戰?

我認爲在這個維度上對領導力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領導者要真正能夠與時俱進,要真正能夠把握住人類趨勢的發展方向,把握住國際關係的發展趨勢。

第二個考驗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企業需要突飛猛進地創新,而且可能要做顛覆性的創新。對領導者來說,在技術方面,比如AI、ChatGPT,我個人覺得學或不學現在可能表面上看區別不大,但是五年之後可能區別會很大,十年之後區別會變得巨大。

第三,隨着國際關係的變化、經濟的變化,以及技術的突變,人的價值觀和傳統思維發生了鉅變。我們必須思考機器和人到底是什麼關係,什麼是人們應該守住的價值觀,價值觀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些價值觀哪些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基本點,哪些是應該隨着環境的變化而放棄或改變的。重新樹立價值觀,堅守一些基本的價值底線,中國在世界上才能更受人尊重。

短期目標與長期趨勢,企業究竟該如何平衡?

第一步,制定好的戰略。第二步,應該有長期思維能力。

但如果第一步踏錯了,越長期越虧損;如果戰略制定對了,思維模式對了,越長期越準確。我們的思維一定要有一個很長遠的目標,而且要有十分具體的計劃,而這一切要建立在周密的邏輯基礎之上,只有這樣長期主義纔有可能性。

我現在看到的企業是否能堅持長期主義,實際上還受到生態的制約。在中美之間有一個關於電動汽車的爭論點。我個人認爲,中國的電動汽車之所以出圈,是因爲中國建立了電動汽車的生態之後,出現了真正的競爭。這種競爭實際上是在一個生態下的競爭,所以很多事情就會慢慢完善。企業真正在這裡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然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處於競爭弱勢的企業自然消亡。

1955年,索尼隨身聽賣到美國以後,美國要用10萬美金買斷,一般人可能就會想,先賺一大筆錢再說。當時的10萬美金可能相當於今天的1000萬美金。但索尼沒有賣,堅持長期主義,更看重美國的市場規模。1960年,盛田昭夫一個人來到美國,站在西方的角度瞭解西方的銷售人員以及西方客戶的心理狀態,他抱着做百年老店的心態做企業,制定了明晰的戰略後一步步往前走。

北大國發院教授:企業家的安全感極其重要(來源:C位觀察)

爲什麼很多企業不能堅持長期主義?因爲它們安全感不足。特別是在變革時代,一個企業一定要有安全感,這個安全感包括社會的福利保險、融資、法律環境等等。企業的長期主義不僅需要企業家修煉,也需要社會環境能以人爲本、法律健全、公正公平,這對長期主義非常重要。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