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蕾 開發後疫時代旅遊新方向

遠龍旅遊董事長包蕾圖/包蕾提供

西元2000年時,當中國東北人民月薪收入落在約人民幣500元左右之際,正值青春年華的包蕾其薪水即已達到了1萬。不僅如此,當時,她還僅憑自己的能力,即闖出了一番事業,並買了樓房,過着讓人豔羨的生活。

直到今日,坐在位於臺北市中心的辦公大樓裡,面對着未來,即使疫情讓衆多產業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旅遊業,她的眉宇間依然滿是信心。

大學時期 即開始從事觀光業

回首過去,包蕾臉上雖然有着些許淡淡的惆悵,但,更多的是滿腔的熱情與喜悅。「我在讀大學時就從事觀光旅遊,那時剛好是兩岸開放觀光正熱的時候,很多人都很喜歡到東北旅遊。」

她大笑着說起東北有三寶的順口溜,人蔘、貂皮、烏拉草,說完,還忍不住毫無形象地哈哈大笑。

隨着兩岸的熱絡往來,包蕾和臺灣,從工作上的接觸到私人上的往來,走上婚姻。她不諱言第一次踏上臺灣土地,對於這裡所有的一切,她是既陌生又感到驚訝。

「和我過去所生活的家鄉都很不一樣。」她大笑着說。而她自己則是像道道地地的東北人,說話、行事作風都是直接,從不迂迴繞彎。

即使遇到困難,也只知道往前衝,也因此在臺灣闖出了一番讓人刮目相看的事業。

轉移重心 開發主題性小旅行

「隨着時勢所趨,調整步伐。」包蕾笑說,這是她一路走來,經營事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心得。來到了2020年,遇到了旅遊業最爲慘澹經營的疫情,包蕾露出甜甜的微笑,啜口茶,她停頓了一會,纔再開口。

「不否認是有影響,但,很快地我們就找到自己的定位。剛開始還有些學術交流研討會,接着金門、馬祖、澎湖離島旅遊,我們積極開發很多主題性旅遊。」尤其是針對企業主的公益性旅遊,譬如淨灘、清海廢、種樹等目標性旅行,還有中小企業主的旅行,包蕾認爲所謂的旅行不應該只是單純的吃喝玩樂、走馬看花,而應該是深入人心,具有公益性、目標性的永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