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輕醫美背後,喜憂參半
火爆的輕醫美背後(來源:本站財經)
打針30天,瘦了18斤!這款馬斯克都在推薦的減肥針,讓其公司成功實現“富可敵國”。
23年,馬斯克在推特上透露,自己快速瘦身的秘訣之一是Wegovy減肥針。一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愛美人士都開始關注這款減肥針。藉着這股東風,生產減肥針的公司市值一路飆升。
穿搭、妝容之後,不少愛美人士盯上了直接改變容貌的道路。尤其是近幾年,“輕醫美”的概念一出現,整個行業更是迎來一波新熱潮。
然而,在輕醫美爆火的背後,卻藏着一些“髒東西”。
輕醫美主要包括注射類項目和光電類項目兩種,憑藉操作手段靈活、創傷小、恢復期短、風險低等優勢,在整體醫美市場的比重不斷上升,早在2021年就達到51.6%,以過半優勢成爲我國醫美市場的主力軍。2023年,輕醫美的用戶規模已達到2354萬,經預計,2025年這一規模將繼續擴大至3105萬。
在小紅書上搜索輕醫美項目,相關筆記數量高達3萬+。很多商家直接在小紅書設置了自助諮詢通道,其便捷程度不亞於網上購物。“限時特惠”“快速無痛”“有效提升”……一套營銷組合拳下來,不少平時很理智的消費者也要糊塗一下。比起傳統醫美的割肉削骨,這種輕醫美更像一種快消產品。行業調研顯示,有近30%的用戶在接受首次輕醫美體驗後,會在2-3個月內再次消費,有近10%的用戶會在1個月內實現復購消費。
而在團購平臺上,可以發現大批價格美麗的輕醫美項目,吸引着更多的消費者。隨便點進一家醫美機構,“200多的水光針”被消費者買過3000多次。午休時間“打一針”成了不少消費者追逐的潮流。輕醫美的“輕”字在此優勢盡顯。
然而,此操作“輕”卻也導致了不少無良商家的責任心“輕”。
許多不正規的醫美機構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問題,持續危害着消費者。
1、 假貨、水貨氾濫。以輕醫美中的注射類產品爲例,許多非正規機構進貨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消費者手術效果不佳。據沙利文發佈的《2024年中國輕醫美產品白皮書》顯示,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爲30%。
2、 廣告宣傳虛假誇大。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醫美虛假宣傳”,可以找到400多條相關投訴。一些機構在宣傳注射類產品時,誇大產品的效果,如宣傳某種玻尿酸可以永久填充、無副作用等,給消費者帶來極大誤導。(展示黑貓投訴平臺具體投訴截圖)
3、非法機構衆多,醫生資質存疑。以西安市爲例,截止2024年,全市能達到規定硬件要求的民營機構不足六成。輕醫美項目的操作需要具備專業資質和豐富經驗的醫生來執行,但在實際中,部分醫生的資質令人擔憂。一些機構爲了節約成本,僱傭未經過正規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放大到整個陝西省,醫美機構主診醫師備案率不足20%,大量“醫生”遊走在灰色地帶。
除以上三點之外,維權困難也是不少消費者會遇到的問題。其中,2023年1-5月醫美行業維權輿情數據顯示,輕醫美項目中的注射類項目維權輿情佔比接近40%,成爲消費者維權的“重災區”。由於醫美行業的專業性和複雜性,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往往難以準確判斷責任方,且缺乏相關的證據和專業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一些機構利用這一點,對消費者的投訴和反饋採取拖延、推諉甚至不理睬的態度,使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充滿艱辛。
放眼望去,輕醫美市場中持續存在着大量非法問題。根據新氧數據研究,2030年,我國輕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157億元,但這些亂象的存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很有可能阻礙市場如預期一般飛速發展。
2024年,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行動,共檢查美容醫療機構1.2萬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327件,罰沒金額1085萬元。
在監管加強的背景下,消費者也應保持理性和謹慎,選擇正規機構和產品,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權益。同時,行業也應認識到,“掙黑心快錢”不僅會損失掉行業的未來,還有可能受到法律的懲罰。通過規範經營、提供優質服務、加強行業自律來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才能推動自身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