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後 臺海危機才登場
(圖/新華社)
拜登終於見上習近平了。自從去年他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便多次主動提議與習見面,但始終只以電話、視訊線上會晤。如今,藉着G20大會,拜登終於實現和習近平的實體會面,並由他親自到中國代表團的所在地,足見美方比中方更需要這場會晤。
當然,拜登仍盡力維護他的顏面,將明明是美國挑起的緊張對立說成只是與中國之間的「競爭」,又假惺惺說願與中國一起爲這樣的「競爭」加上「護欄」。然而,這絕非是美國「良心」發現,而是因爲經歷多年的對中貿易戰已證明事倍功半,並對美國造成極大傷害;更別提如果還對中國的主權問題激烈衝撞,最後真的引發戰爭,那將是美國不可承受之重。
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發展壯大愈來愈畏懼,遂不顧自由市場的規律,將經貿與科技都拿來作爲壓制中國的工具。眼看中國仍未因此低頭,便又頻打最敏感的「臺灣牌」,在紅線邊緣不斷挑釁,終於到裴洛西訪臺達到最高點,也激發解放軍展開前所未有的實戰演習。
中國大陸強硬的反應,確實在美國意料之外。美國高層必然思索:如果真繼續玩火下去,逼迫中國大陸一舉解決臺灣問題,對美國是利是弊?很多人說,美國就希望兩岸開戰,損耗大陸國力,但美國更不願臺灣牌就此被中國收回,同時又害怕和解放軍作戰。這種複雜的心理註定臺灣在美國眼裡就只是顆棋子,而棋子又隨時會變棄子,不過是被玩弄、犧牲的命運。
此次拜登在「拜習會」重申「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蔡英文當局連夜發聲明稱「欣見」、「肯定」、「感謝」。許多人看了都深感諷刺:這都被美國賣了,還不忘「謝主隆恩」?當然,「臺獨」仍可自欺欺人,說白宮聲明沒大陸官方版本這麼詳細,只提了維持「一中政策」不變,但臺灣說穿了就只能任由美國擺佈,做一個永遠沒有名分的馬前卒。
相比習近平在二十大後權力愈加鞏固,拜登則剛度過美國期中選舉,其所屬的民主黨雖未如預期輸得那麼慘,但仍丟了衆議院;更何況老對手川普已宣佈參選下屆總統,未來兩年勢必會各自訴諸民粹,逞兇鬥狠一番。以如今「以臺製華」已成美國兩大黨共識,新任衆議長、共和黨的麥卡錫必然會護航「臺灣政策法」過關,且很可能訪臺,而民主黨也不會反對。拜習會恐只是美國一時的緩兵之計,下一輪的臺海危機才正要登場。
美國選舉使臺灣成爲美國兩黨比賽反中的籌碼,而臺灣的九合一選舉亦在激化兩岸對抗。誠然,蔡英文慣用的「抗中保臺」在這場選舉不大發酵,但正因民進黨選情走低直接威脅選後蔡的地位,她爲保護自己免於跛腳,只有更訴諸「臺獨」民粹,展現「臺獨教母」的姿態,以此制衡來勢洶洶的賴清德逼宮,就算賠上臺海的和平穩定也在所不惜。
蔡英文敢於這樣做的底氣,講到底就是陸委會在美國期中選舉後的發言:「不管民主黨還是共和黨贏,都會挺臺灣。」然而,美國兩黨都打「臺灣牌」是真,可這難道就等於「挺臺灣」?兩岸若真的鬧翻了,戰場在臺灣,美國所謂「馳援」是直接派兵,還是背後支持;是開戰當下就介入,還是等「塵埃落定」後再趕來分一杯羹?誰也說不準。
無論如何,臺灣的年輕人都必須先上第一線去做炮灰,掩護闖出禍端的「臺獨」權貴逃亡,或拖到最後一刻再向大陸投降,搖身成爲「統一」功臣。這就是美國與臺灣兩地的政客都在打的算盤,也是臺灣民衆在熱鬧的選舉過後,必須獨自面對的險峻局勢。(作者爲新黨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