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臺糖臺北倉庫 古蹟活化變身劇場
臺北市定古蹟臺糖臺北倉庫,如今活化變身爲「萬座曉劇場」,曉劇場10至12日推出作品《之間》。(張立勳攝)
有百年曆史的臺北市定古蹟臺糖臺北倉庫,過去曾是明華園劇團排練場,現由曉劇場進駐經營,變身成「萬座曉劇場」,創下北市首座古蹟空間活化爲劇場的紀錄,劇場期盼以萬華爲據點,透過自辦節目、策展及開放演藝團隊租借,推廣表演藝術培養在地觀衆。
萬座曉劇場前身是日據時期1910年興建的「臺北製糖株式會社」建築之一,2003年北市文化局指定爲市定古蹟。文化局副局長田瑋昨表示,早期是臺灣最北糖廠,都市發展過程中差點被拆除,被留下來後,明華園曾當成排練場、倉庫10多年。
田瑋指出,北市推動老房子計劃,一般是街屋或日式建築,發展都還不錯,但把糖廠納入計劃是文化局第一次嘗試,這應該是北市第一個利用古蹟演出、售票的劇場,讓戲劇多元發展上有不同型態,並彰顯古蹟價值與意義。
2019年曉劇場把古蹟倉庫打造成萬座曉劇場,「萬」代表萬華,「座」取自日本劇場之意,備有長22公尺、寬14.3公尺、挑高5.5公尺的舞臺空間,可容納200位觀衆,兼具大劇場的舞臺空間及中小型劇場的觀衆席次,成爲藝文創作者挑戰大舞臺的絕佳首演場地。
萬座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說,獲利不是第一目標,而是思考如何讓劇場像德國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英國莎士比亞劇院,與場館共生增加地標性意義,營造出場館獨特風格,打破臺灣場館「只有廟、沒有神」的現狀。
他介紹萬座曉劇場開幕系列表演,改編宮部美幸《哭泣童子》、《和尚的壺》,在10至12日推出作品《之間》,帶領觀衆遊走宮部美幸小說的恐怖與現實之間,窺探人性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