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銀杏放水裡,“銀”杏真的是銀色的!什麼原理?
銀杏爲什麼叫銀杏,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最近在小紅書經常刷到,把銀杏果放到水裡後,銀杏果表面呈現亮銀色,恍然大悟銀杏因何得此名。
銀杏入水爲什麼會發生這麼神奇的效果呢?讓我們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實驗來揭秘吧~
實驗器材
可可粉、蠟(可選)、網球、水杯、羽毛球(可選)、銀杏果(可選)、所標杯
實驗步驟
1
爲網球表面附着一層可可粉。
2
將銀杏果放入水中,可以發現銀杏果的表面出現了一層薄薄的“銀膜”,這也是銀杏果爲什麼叫做“銀”杏的緣故之一。
接着,將附着有可可粉的網球放入水中,網球底部成功形成了一層“銀膜”。拿出網球后,除了溶解的表層可可粉外,可可粉幾乎沒有被水浸溼。
3
第三步
對比不加可可粉的網球表面,也能看到一點銀色表面,只是效果不佳,說明純網球表面的這種性質(具體是什麼性質往下看吧~)不如可可粉好。
也可以抹點蠟再試一試。
4
第四步
還可以使用乒乓球來模擬。把乒乓球上面粘上一層雙面膠再蘸上可可粉就行啦~
5
第五步
與該現象類似(原理一致),羽毛表面也不沾水,可以讓液滴在表面順暢地滑來滑去。
原理解說
銀杏果入水之後被包裹一層“銀膜”,這是因爲銀杏果表面有一層果膠和蠟,這層蠟質形成了疏水結構,即水分子不容易直接滲透或附着在表面。當銀杏果入水後,水分子接觸疏水錶面時,難以與表面形成強的氫鍵,水分子形成一層薄膜。銀杏果的表面有微小絨毛或突起,這些微結構可以含一層空氣,導致空氣被包裹在水和果表面之間。空氣折射率比水低,折射後這層空氣膜看起來就像是“銀膜”。
因此如果要模仿銀杏表面,理論上就需要一個表面疏水+絨毛(突起)的結構。可可粉/抹茶粉可以實現疏水的效果(想想你衝粉的時候是不是總會衝成小疙瘩?)。因此我們選用了網球+可可粉,乒乓球+雙面膠+可可粉來模擬這一過程。當然,用網球的深層原因是非極性的高分子表面一般表面能低。
上方實驗的銀杏果來自物理所園區的銀杏樹下,是熟透了的銀杏果,因此疏水效果已經不夠強烈了(疏水錶面並不穩定,容易被破壞)。下方圖片中的銀杏果比較青澀,放入水中後出現的“銀膜”更厚更亮。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