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重開,驚動整個西方!中國再造奇蹟,那圓明園怎麼說?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突如其來的大火震驚了全世界。

當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堅定地表示,一定要把巴黎聖母院重新修建起來。我國就是第一個與法國達成修復合作的。

修復這座建築可不容易。幾千名工匠日夜不休,用了5年時間才把這座古老建築修復好。直到今年12月巴黎聖母院宣佈重開,全球領導人紛紛發表祝賀。

一場大火毀滅了800年的歷史瑰寶

巴黎聖母院這座大教堂始建於12世紀,經過了近800年的風風雨雨,是巴黎的象徵,也是法國曆史、文化與宗教的集中體現。

每年,成千上萬的遊客涌向這裡,許多人來巴黎,不就是爲了親眼一睹這座震撼人心的建築之美嗎?

可是19年那場大火徹底改變了這一切。火災剛發生時,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視。大家都認爲那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火災。

隨着火焰迅速地蔓延,整座教堂的屋頂以及尖塔,在幾個小時的時間內就被完全地吞噬。火災持續了15個小時,直到第二天,才把火撲滅。幸好火災沒有導致人員傷亡,不過巴黎聖母院遭受的損失,可就大得無法估量了

巴黎聖母院的屋頂被燒沒了,尖塔也倒了,就連一些很值錢的文物、聖物以及珍貴資料也沒逃過這場災難。那一刻,不光是法國人,全球的文化愛好者都爲之痛惜。

馬克龍總統在火災後的講話中表示:“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靈魂,它需要重建,必須重建。”能夠想象得出,喪失這座歷史地標,對法國人民而言是何等的痛苦。對於整個國家的文化來講,這是一次重大的損失。

接下來,法國政府迅速宣佈要進行修復工作。可問題來了,這座建築的修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建築工藝到文物保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無比精細的技術與龐大的資金支持。

重建一座幾乎被摧毀的建築,幾乎相當於從零開始,既要尊重歷史,又要符合現代技術的要求。

這項工作,技術要求高,細節決定成敗,甚至連每一塊石材、每一根木樑都需要經過精心挑選和加工。因爲,修復的目標是讓巴黎聖母院恢復到火災前的模樣,難度可想而知。

歷時5年的艱難修復

修復巴黎聖母院,能有多難呢?一座屹立了800多年的建築,曾經是哥特式建築的巔峰之作,要在火災中重生,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大家都知道,建築這種東西,尤其是像巴黎聖母院這樣的歷史遺產,修復的時候,要求可不是簡單的“打補丁”那麼容易。既要確保修復後的結構安全,又不能失去它原本的風貌,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精準到位。

這麼大的工程,設計方案和方案的調整可不是幾個人說了算,得有頂尖的建築師、歷史學家和藝術家共同參與,討論每一根樑柱、每一塊石雕、每一片玻璃窗的修復方法。

巴黎聖母院的結構複雜,設計師們要確保建築結構的安全,更要保證修復過程中每一處細節都能還原歷史。

當年,中國是第一個與法國達成修復巴黎聖母院政府間協議的國家。回想曾經我國被無情摧毀的圓明園,可能這就是當代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的真實寫照吧。

修復團隊自2019年起,動用了1000多名工人,在這些工人當中,不但有建築師、工匠還有上百位的藝術品修復專家。每一塊石雕,每一根木樑,每一片玻璃窗,都需這些專家進行精細打磨。

整個修復工程的預算高達10億歐元。法國政府雖然撥出了大量資金,但還遠遠不夠,畢竟修復的複雜性遠超預期。好在通過世界各地的捐款,算是籌集夠了資金。

屋頂的重建需要恢復原來的木質結構,但法國境內的橡木資源,早已無法滿足修復需求,因此他們不得不從世界各地採購。

爲了最大限度地留存歷史感,修復團隊特意對巴黎聖母院之前所運用的古老工藝展開了研究,期望新建部分,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古老的建築風格中。

教堂裡頭的好多藝術品,那些宗教聖物還有古老的雕塑,它們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咋在不弄壞它們歷史價值的情況下進行修復呢?這也是個挺大的難題。

那些珍貴的宗教畫作以及雕塑,都必須經由專業的文物修復師來進行細緻的處理。他們需要把這些因火災而遭到破壞的文物逐一進行修復,有些更是需要以顯微鏡般的視角去操作,精確到每一筆每一劃。

關於聖母院尖塔的重建,有不少問題。巴黎聖母院的尖塔,之前是由1300棵橡木組成的木結構,大家都叫它“森林”。爲啥叫“森林”呢?因爲在巴黎聖母院的尖塔裡,差不多每根木樑都來自不一樣的樹,而且這些樹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都是橡木。

在火災中,尖塔幾乎完全被摧毀。原本的木結構已經不復存在。重建尖塔的時候,設計團隊決定依照最初的設計,運用傳統的木工技藝。爲了保證修復的完美度,他們從法國曆史悠久的森林中選擇了最適合的木材。

用現代技術復原古老工藝,重新打造一座“歷史復生”的尖塔,這本身就是一項難度極大的挑戰。爲了不失去歷史感,尖塔的外形、比例、雕刻,甚至每一塊屋頂的瓦片,都經過了嚴格的考量和設計。

在修復的時候,團隊運用了3D掃描技術,給教堂做了全面的、數字化的模型。

這項技術助力修復工人,精準知曉了建築中每一塊石雕以及每一根樑柱的位置與細節。就連些已經消失的古老建築工藝,也都因這項技術而得以重新恢復。

從最初的設計,到動工再到細節的完美呈現,這個修復工程經歷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工匠和專家的心血與智慧。

經歷了五年的修復,巴黎聖母院終於在2024年12月8日,重新對外開放。

巴黎聖母院爲何全球矚目?

爲啥耗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也要復原?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巴黎聖母院在歐洲的特殊地位了。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宗教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法國文學與藝術的聖殿。許多文學作品和藝術創作都以它爲題材,尤其是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更是讓它名聲大噪。

雨果這部作品,將聖母院描繪成了一座充滿悲劇色彩的文化象徵,使這座教堂在文學和歷史中佔據了獨特的地位。

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典雅莊重,融合了中世紀宗教建築的藝術精髓,被譽爲哥特式建築的巔峰之作。它的每一塊石雕、每一根飛扶壁、每一扇玫瑰窗,都承載着無數匠人的智慧與心血。

從法蘭西王朝的起伏,到法國大革命的風雲,再到世界大戰的創傷,這座教堂始終矗立在巴黎的心臟地帶,見證了法國的風風雨雨。

所以當它被火災摧毀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法國人都感到心痛。因爲它是法國人民民族精神的象徵。說簡單點,將它比作我們的故宮大家應該就能理解了。

而它對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也遠遠地超出了建築本身。作爲世界文化遺產,巴黎聖母院,不只是法國的文化象徵,它還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代表了西方社會在建築、藝術宗教等方面的成就。

作爲天主教的聖地之一,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教區的重要教堂,每年吸引大量的朝聖者和信徒前來參拜。

它的宗教意義,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個縮影。對信徒來說,巴黎聖母院是一個能跟神靈進行對話的聖潔之地。

巴黎聖母院的承載着人類文明、宗教信仰、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它是法國文化的核心,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不得不提一句,爲啥中國要去參加這樣一個修復工程呢?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古建築修復技術獨步天下,尤其是木質結構的修復經驗,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以秦始皇陵兵馬俑爲例,這座世界遺產在火災中留下了大量被燒燬的木材遺存。

通過對這些選留下來的東西進行剖析,中國的專家弄明白了木材的變質情況以及修復的技術。這種技術被應用到巴黎聖母院的修復中,幫助法國團隊確定了合適的木材密度和承力結構。

法國人眼中的中國技術堪稱神奇。從複雜的彩繪工藝到木質承重分析,中國團隊不僅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還以高效的行動力大幅提升了修復進度。

對比法國工人,中國團隊展現出的專業性和效率,讓不少人感嘆:沒有中國,聖母院怕是還得“躺”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