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女被前男友燒死:這裡有全世界最高的“殺女率”

才能繼續跟大家分享有趣的,有用的,有深度的英國大小事兒~

33歲的蕾貝卡-切普特蓋(Rebecca Cheptegei),是烏干達著名的女子田徑運動員。她曾在2022年泰國舉行的世界山地越野錦標賽裡奪冠,也代表烏干達參加了今年巴黎奧運會的馬拉松項目。

爲了獲得最好的訓練資源,切普特蓋背井離鄉搬到了肯尼亞 —— 這不僅是東非地區最發達的國家,也因培養出衆多著名中長跑選手而廣爲人知。肯尼亞的高海拔以及崎嶇山路,對切普特蓋的成績提升非常有幫助。

而對這位田徑女將的家人來說,她就是全家的衣食父母。據她周圍的朋友稱,她樂於經濟支援父老鄉親和隊友,每次出國比賽都會給大家帶禮物。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傑出的女性,參加完奧運榮歸故里,迎接她的卻是厄運。

據BBC消息,切普特蓋於上週日遭遇前男友攻擊,“被潑汽油並點火”,導致全身大面積燒傷。雖然她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救治,但終因傷勢過重於今日去世。

這名前男友叫做迪克森-恩迪瑪(Dickson Ndiema),是切普特蓋搬到肯尼亞以後認識的。據切普特蓋的父親說,恩迪瑪“是個野獸,常常折磨切普特蓋”,所以兩人最後還是分手了。

分手後,切普特蓋繼續專注於訓練養家,但男方可沒想就這麼算了。

就在上週日,參加完教堂禮拜的切普特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提着汽油桶的恩迪瑪,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劍拔弩張地吵了起來。接着,男方忽然朝着女方潑汽油順勢點火,在場人士都被嚇壞了。

據悉,切普特蓋的兩個女兒也在現場,她們想要救媽媽,但是被男方毆打。

目前,媒體並沒有透露更多有關二人糾紛以及男方身份的細節,但從現有的信息,幾乎可以斷定女方是關係裡較爲強勢的一方:無論是社會地位,經濟實力還是個人見識,她都是走得更遠更快的那一個。

而在這場駭人的謀殺行動裡,男方也被燒傷了,只不過他復原得很好,並無生命危險。

這起案件,不由得讓人想到了另一名被殺害的肯尼亞著名長跑運動員阿格尼絲-提洛普(Agnes Tirop)。享年25歲的提洛普,在兩次世錦賽一萬米跑裡獲得銅牌,又在東京奧運會5000米跑獲得第四,是田徑界最值得關注的新星之一。

2021年,提洛普在德國10公里路跑中刷新女子世界紀錄,迎來職業生涯新高點。然而幾周之後,她就在自家公寓裡被捅死了。

自然,她的丈夫易僕拉辛-羅迪奇(Ibrahim Rotich)就成了第一嫌疑人,並迅速被警方逮捕。

羅迪奇是提洛普的教練,但直到兩人結婚,她都對親朋好友甚至隊友瞞着這段關係。據提洛普的妹妹說,男方經常毆打姐姐,甚至在公衆場合也不收斂,兩人的關係“有毒”。

精英女運動員接連二三地被殺害,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肯尼亞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而女性謀殺(femicide),也被越來越多的社會活動團體用來概括這類事件。

據聯合國婦女署2022年的報告顯示,在全球被親密伴侶和家庭相關人士殺害的女性裡,非洲最多(約2萬人),接下來依次是亞洲(1.84萬人)、美洲( 7900人)、歐洲(2300人)和大洋洲(200人)。

一部分肯尼亞受過良好教育的男性表示,厭女文化根深蒂固,是針對女性的犯罪高居不下的原因。

就在今年二月,肯尼亞一場女性反對暴力的遊行上,兩名男子公然對一羣女孩叫囂“殺了你們”。這段視頻剛好被一位支持女權的男性社會活動家傳到了網上:

在推文中,網名爲“人民的守望者”的活動家寫道:

“這就是爲什麼肯尼亞男性需要大聲勇敢地反對針對女性的暴力,作爲一名父親,這兩名男子並不能代表我和我認識的人。”

然而,評論區靠前的評論卻讓人失望甚至毛骨悚然:

“女人已經變成鬣狗,覬覦你的工資,生意,金錢,自信,財富和產業。女人就該享受公主待遇,本就是社會的謊言。女人應該改變自己做事的方式,是你們把紳士變成惡棍的。”

“我覺得他們說的沒錯,而且他們只是在向那些無情吞噬他們血汗錢的女人表達憤怒。”

“與此同時,這兩個男的在公開大聲地宣揚她們要如何殺死女性,什麼鬼啊。”

“一想到我們的女兒們出社會會遇到這些男人就讓我心煩。”

有人表示文化層次決定素質,這些危險的男性可以在初次見面就過濾掉:

“把pizza說成pissa,把女性的複數拼成womens的男人,到底有誰會談啊?當然這段視頻也很恐怖。”

還有人認爲,女性安全的前提是所有人都感到安全:

“只有所有人都覺得安全,女性纔會覺得安全,比如阿聯酋:男性可以安全地就職,尋找機會,享受興趣愛好,結果那個地方的女性也是相對安全的。肯尼亞各屆政府創造的是不安全的環境,男人沒有安全感,所以女人也是如此。”

尼日利亞律師,《衛報》專欄作家賽德-阿隆格(Sede Alonge)認爲,傳統價值觀合理化針對女性的暴力,長期目睹這種暴力產生的麻木,以及貧困和危險的普遍存在,是導致非洲女性暴力犯罪居高不下的深層次原因。

雖然改變不會發生在一夜之間,但只要一代人進步一點,也是在朝着更好的地方靠近。

消息來源:BBC,聯合國婦女署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