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 | 少俠與宗師

新華社巴黎8月5日電 題:少俠與宗師

新華社記者許仕豪、田光雨、周楚昀

30歲的安賽龍儼然有了武俠小說中“大宗師”的氣魄,在奧運會上接連向他發起挑戰的“少俠”們,最終還是因爲“內力不足”,無功而返。

5日,丹麥羽毛球明星在巴黎奧運會上再奪金牌,成爲繼林丹之後又一位奧運男單成功衛冕的選手。決賽面對23歲的新科世錦賽冠軍、泰國選手昆拉武特,安賽龍打出了近乎“一邊倒”的比賽,以兩個21:11輕鬆取勝。

年輕的昆拉武特技術細膩,天賦絕佳,每次得分總能引起觀衆喝彩。但面對安賽龍,昆拉武特頗有些有力無處使的感覺。整場比賽,安賽龍完全掌控局勢,在攻防兩端幾乎無懈可擊,每一次揮拍都樸實合理、簡潔有效。這似乎是境界上的差距:當“少俠”追求花拳繡腿時,“宗師”已經達到了大巧不工的層次,總能從武器庫中找到最具性價比的殺器。

昆拉武特賽後坦言,自己總想對安賽龍發起進攻,但一直沒能成功,這導致自己的失誤也增多了。“我想調動他,但沒有成功。他一直掌控着比賽。”

相比之下,22歲的拉克什亞給安賽龍造成了更大壓力。半決賽中,這名印度“天才少年”發揮上佳,但與安賽龍相比,仍然存在“打好一個球”和“打好整場球”的差距。當日比賽中,拉克什亞首局一度手握3個局點,但被安賽龍以22:20強勢逆轉。次局伊始,拉克什亞打出7:0的恐怖分差,但沒多久,安賽龍又悄悄將比分咬住,最終以21:14拿下比賽。

羽毛球比賽強度極高,在一定體能下,何時發力、何時提速需要非常深厚的比賽經驗。賽後不少球迷討論,拉克什亞看似一直領先,但安賽龍懂得“階段性發力”的重要性,不在一球、一分上過度糾結,而是在關鍵時刻厚積薄發。在拉克什亞氣勢正盛時,安賽龍也會用招牌的“搖晃式發球”拖延時間,打斷對手的進攻節奏。

全面高效、經濟省力,多年打磨之下,安賽龍提升的不僅是實力,更是對勝負和這項運動的理解。而在場外,丹麥人也多了些“宗師”的味道。本屆奧運會上,他每場比賽後都會對年輕的對手給予鼓勵,奪冠後更是對前輩林丹致以敬意。

“林丹是我的偶像,我不敢相信能像他一樣拿到第二個奧運冠軍。他是最好的男單選手,但我很高興我也做到了!”

這正是,一代代“少俠”學習“宗師”、致敬“宗師”,直至成爲“宗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