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的採訪區下面,全是記者摳出的三室一廳,裡面擠滿了孔乙己
大家應該都知道圖片右邊的是我國跳水名將全紅嬋,在本屆奧運會上憑藉着出色發揮,斬獲兩枚寶貴的金牌。
然而就在近日,巴黎奧運會剛剛閉幕沒多久,就有網友爆料稱,南方日報某體育記者(就是上面圖片中間的這位)在直播連線時,發表涉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的不當言論。
在視頻中,他評價奧運冠軍全紅嬋“瘋瘋癲癲”“你不可能跳一輩子水吧,不跳水了像個白癡一樣能行嗎?”
如此“爹味十足”的言論立馬引起了網友的強烈不滿,有網友說很難想象這是有着十年工作經驗的資深體育記者。
此事在網上不斷髮酵,在2024年8月15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就“體育記者說全紅嬋瘋瘋癲癲”發佈聲明,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
這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還得從8月6號的一場賽後採訪說起。
追溯起這件事的緣起——
在奧運賽場上,有一位記者的腦回路特別清奇,他向全紅嬋提出了一個如何用英語表達“拿捏”的問題。
在這樣的場合下,採訪金牌得主,機會難得,本應探究觀衆們想要了解的事情,但這位記者卻拋出瞭如此荒誕的問題。
顯然,英語翻譯並不是跳水運動員的專長,我想即使是一個考過英語六級的大學生,也難以回答出這種刁鑽的問題。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孔乙己的那句話:“你可知道‘回’字有四種寫法?”
此時,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她對這個奇葩的提問有些不適了,用毛絨玩具掩在胸前,做出了女性緊張時的“防衛動作”。
如果這位記者識趣的話,他本應迅速解答這個問題以化解尷尬的話題。
但正相反,他彷彿等來預料之中的滿意的回答,語調也變得歡快起來,終於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擺出一副好爲人師的架子,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不是,你是考研英語老師嗎,非得要“考一考、教一教”金牌奧運明星呢?是知道人家是農村出來的,不懂英語,非得上來顯擺一下嗎?
結果被全紅嬋也沒慣着,直接拒絕:
記者愣在原地,繼續也不是,不繼續也不是,尷尬地在採訪區扣出三室一廳來。
如果記者能問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比如關於比賽、對手、訓練等方面的內容,或許就可以免於被打臉了。
選擇這樣的問題顯然是希望被採訪對象因爲偶像包袱而配合自己完成“既定動作”不敢在鏡頭前失態。
然而全紅嬋卻沒有這樣的偶像包袱,十七歲的年紀想說就說,絕不配合。
於是這種行爲,在某些記者眼中就是“不尊重、不給媒體面子”的表現,要在賽場之外的輿論場上找回點面子,畢竟這纔是自己熟悉的領域。
於是就有了上面直播中流露出來對全紅嬋的“瘋瘋癲癲像白癡一樣”的不當評價。
很顯然這段話中蘊含着壓抑的火氣,老氣橫秋的姿態,所指的就是上次奧運會有記者採訪時她不配合記者“現場學英語”的打臉事件。
意思是“你曾說不想學英語,如今還不是得乖乖去學了嗎”。
可能有人會說,人家記者可能只是一時口誤,不至於這麼上綱上線吧。
但其實,作爲一個資深的媒體記者,關於如何正確地遣詞造句,咬文嚼字,他們比我們更專業。
那麼,問題的核心在於:
爲何場邊的那位記者會拋出一個略顯“稚嫩”的問題,執意要“考驗、教導”這位金牌奧運明星呢?
又爲何另一位擁有十年經驗的記者會顯得如此“失態”,在直播中口無遮攔,對剛榮獲國家榮譽的運動員發起攻擊?
實際上,這兩種行爲,實則是娛樂記者在粉絲圈中慣用的伎倆。
首次提問,是借全紅嬋的口頭禪“拿捏”爲引子,意圖“教導”她如何用英文表達。
這類互動,偶像明星通常都會給予迴應,以展現其可愛、親和的形象。
因爲,如果偶像一開始就顯得不悅或不配合,可能會讓粉絲覺得他們難以接近,從而導致“掉粉”。
而第二次直播中的褒貶,同樣是粉絲圈中常見的“拉踩”策略。
明星的某個行爲,總會被一些記者稱讚爲真性情,而被另一些記者批評爲任性。
這樣,兩邊粉絲就會互相攻擊,熱搜和頭條自然而來,明星的曝光度也隨之增加。
這兩種手段都有助於明星登上熱搜。
在娛樂記者的協助下,不斷製造新話題、增加曝光度,是娛樂明星和經紀公司所看重的,尤其是在電影上映前後。
然而,全紅嬋並非娛樂偶像,奧運會也並非她的“新作品上映期”。
她的榮譽和知名度,是實打實的金牌和跳水成績累積起來的,而非媒體炒作的結果。
在面對媒體時,她始終表現出對維持人設的不熱衷,對偶像形象的不在乎。
甚至,當採訪讓她感到疲憊時,她會直言“我餓了”,想要逃離。這是偶像明星所無法做到的。
因此,娛樂粉絲圈的這套玩法在她面前失效了。她對於記者的配合視而不見,只留下一羣記者在原地尷尬。
同時,這些記者忘記了,作爲奧運冠軍、國家運動員代表,她身上是有着一層“真金”光環的。
尤其是在國外媒體一直試圖攻擊我國運動員的真實能力,以此抹黑我國國際形象的時候。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帶頭攻擊我國剛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文化素質不行,暗指這個金牌冠軍是犧牲了文化課教育“催生”出來的,那就是不顧大局、報私仇,給外部看笑話。
於是,想要碰瓷的人最終只會自食其果,只剩下受傷的記者們。
說實話,即使全紅嬋身處“飯圈”,那也是想要吃飯的那個“飯圈”。
每次游泳之後,她都會感到飢餓,這是大實話。
而且說實在的,全紅嬋就這個脾氣。
這次奧運會賽場上不少記者都拿她當孩子哄,刻意引導式的提問很多,也挨個被打臉。
人家就是一個17歲的少女,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偶像。
你們這幫記者總問蠢問題,人家還就真不慣着。論拿金牌爲國爭光,人家一個打你們一羣。
想要弄個大新聞,先去認真瞭解下跳水和體育,別把飯圈文化和娛樂記者那套東西弄到體育裡面,動不動就煽情。
看着這些奇葩的採訪,有時候我都生怕這些被“嚴刑拷打”的運動員們,在巴黎的土地上尷尬地摳出三室一廳來,好讓他們住進去。
試問,這麼多奧運會採訪記者,真的就如張雪峰說的那般,新聞專業就是被窩裡放屁,能聞能捂?
我想他們並不是真的想問出什麼有深度的問題,而只是想製造一些自帶流量的話題。
探聽八卦、炒作CP、嬉笑怒罵,這些都是他們製造話題的捷徑。
說到底還是爲了流量二字。
所以,這些記者非常清楚觀衆想看什麼,他們知道什麼樣的問題能引發話題,更明白什麼樣的採訪能脫穎而出,成爲焦點。
但我們想看的真的是這種新聞嗎?很多時候都是他們燉了這麼一坨大的,強行餵給我們吃下。
我們想知道的,是爲國爭光的運動員傷恢復如何了;
我們還想看採訪美國游泳隊怎麼紫的,看採訪那個潘展樂說沒理他的那個人;
我們想看採訪全世界各國的運動員,想看巴黎街頭的採訪,哪怕去採訪決定在塞納河裡拉屎的巴黎市民呢……
只能說張雪峰之前“關於新聞學”評價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這幫新聞人真的是隻會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