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馬來西亞堅持走“中立道路”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道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6月21日刊登題爲《馬來西亞堅持中立道路》的文章,作者是彼得·王(音)和拉胡爾·米什拉。文章摘編如下:
美中競爭導致經濟和技術脫鉤,這促使中小國家尋求中間立場的替代方案。在此背景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向這些尋求“中立和不結盟位置”的國家提出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建議:選擇馬來西亞進行半導體生產。
馬來西亞此舉凸顯該國不僅要在動盪的全球經濟水域中航行,而且希望在其中蓬勃發展。
馬來西亞提案的核心是最近推出的“國家半導體戰略”。根據該戰略,馬來西亞政府將投資250億林吉特(約合53.3億美元),將該國打造成全球半導體中心。政府目前正計劃在雪蘭莪州開發一個集成電路設計園區,並在檳榔嶼海岸附近建造一個“硅島”。這些項目意味着,馬來西亞致力於躋身全球半導體行業前沿。
馬來西亞在美中競爭之外吸引投資的努力並非獨一無二,但該國已經做好了成功的準備。儘管缺乏龐大的國內市場,馬來西亞擁有出色的基礎設施和連通性、可靠且熟練的勞動力、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以及有利於商業的政策。國內政治挑戰似乎正在消散,進一步增強了馬來西亞作爲穩定和有魅力的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話雖如此,如果安瓦爾以同樣的熱情擁抱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展,馬來西亞的中立主張將獲得更大可信度。美中競爭將繼續構成重大風險。由於世界仍未擺脫俄烏衝突和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美中脫鉤正導致全球貿易體系日益碎片化。馬來西亞擁有高度開放的經濟和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地位,如果緊張局勢升級,該國將蒙受巨大損失。
與其他中小國家一樣,馬來西亞希望確保自身經濟不受上述變動影響,或者能夠抵禦這些挑戰。幫助開發替代供應鏈將降低供應鏈中斷的風險,而這是近年來影響馬來西亞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
安瓦爾還積極倡導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同時追求去美元化,以確保國際金融架構不再完全由西方國家主導。
去美元化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它們包括減少一個國家受到“充滿錯誤的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以及應對美元的持續武器化——例如制裁。就馬來西亞而言,其目標不僅包括使自身免受美國反覆無常的貨幣政策的不利影響,也包括將去美元化作爲一種手段來加強林吉特。
安瓦爾還呼籲建設一個更具凝聚力和更加自信的東盟。作爲2025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將擁有推動更深層次一體化,乃至進一步去美元化的絕佳機會。
馬來西亞還在推進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計劃。
有些人可能將馬來西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意願視爲其向中國傾斜,但這種認識是基於一種錯誤的二分法。總的來說,馬來西亞推動“國家半導體戰略”、亞洲貨幣基金組織和去美元化等政策,都反映了該國增強經濟韌性和獨立性,以及減輕自身受大國地緣政治影響的願望。
這些努力還有助於推動實現更平衡、公平的國際秩序。與東盟、金磚國家和更廣泛的印太地區國家——包括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有望幫助馬來西亞實現自身目標。(編譯/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