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漢學家:2025年,中國再迎好年景
(原標題:澳大利亞漢學家:2025年,中國再迎好年景)
澳大利亞著名漢學家、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馬克林(Colin Mackerras)1月16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2025年,中國將再次迎來好年景。
文章分析稱,作爲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自力更生、重視教育與“和合之道”對中國的發展歷程產生了重大影響。縱觀歷史,中國人民堅韌不拔、艱苦奮鬥、勤勤懇懇,度過了許多艱難時期。步入當代,中國致力於維護和平、防治污染以及促進科技發展,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這同西方媒體所渲染的中國形象截然相反。美國常年深陷戰爭泥潭,而中國千方百計遠離戰爭。
其次,中國致力於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向綠色經濟轉型。近年來,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了令人讚歎的引領作用,在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風能領域遙遙領先。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表明中國敏銳地捕捉到氣候變化給世界帶來的危險。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西方國家攻擊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產能過剩”。歸根結底,它們擔心中國搶佔本國汽車市場份額。衆所周知,電動汽車對於共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未來至關重要,由此可見西方國家的所作所爲多麼自私自利。尤爲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並不介意本國以過量生產來主導市場。
再者,中國取得了顯著的科技進步。如今,中國的科技發展已經趕上了西方,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了後者。比如,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發展迅速,已經成爲首個從月球背面帶回月壤樣品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文章進一步表示,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面臨着經濟和環境方面的挑戰。不過,中國人在克服困難時似乎更加理智、冷靜,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華文化強調教育、和諧、和平與理性。
文章最後強調,展望蛇年,期待看到中國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