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辭職》「潰瘍性結腸炎」兩大發病高峰:20歲左右、50-60歲
(編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長年深受潰瘍性大腸炎所苦,近日因健康亮紅燈,傳將於今(28)日傍晚宣佈辭職。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症狀有哪些?能如何診斷?)
▲ 別信偏方!改善潰瘍性結腸炎,醫師圖文解說。(圖/照護線上提供,以下亦同)
● 照護線上/專業醫療入口網站,提供實用、高品質的衛教資訊。
潰瘍性結腸炎屬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症狀爲慢性、反覆性的腸道發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王俊偉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確,但可能與數種因素有關,第一是基因遺傳,第二是免疫系統失調,第三是腸道共生菌失衡,導致腸道黏膜持續發炎;另外,飲食、壓力等環境因素亦可能產生影響。
據統計,相較於歐美地區,臺灣潰瘍性結腸炎案例較少,但可能由於飲食西化(高油、高糖)的改變、抗生素的使用,造成盛行率和發生率逐年攀升。目前臺灣平均每10萬人就有12人被診斷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每年新增案例約350人左右。
潰瘍性結腸炎好發在哪些族羣?
王俊偉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有兩大好發年齡高峰,最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第二個高峰在50~60歲左右,性別上男性患者比例會稍多一些。
愈年輕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愈困難,診斷也較不易,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已有併發症產生。故若身上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至專科就診。
王俊偉醫師分享,有位令他印象深刻的55歲男性患者,確診前曾因反覆腹瀉問題困擾多年,因工作上需長時間開車,多年來僅靠自行服用成藥及朋友介紹的偏方來緩解症狀,但腹瀉程度隨着時間愈來愈嚴重,甚至影響到行車安全,有好幾次因急着找廁所而差點發生意外。
後來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整段大腸潰瘍發炎嚴重,經腸黏膜切片檢查後確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依「達標治療(Treat-to-target)」的原則,使用傳統藥物合併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症狀已大幅改善,也能放心回到工作崗位。
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症狀有哪些?該如何診斷?
王俊偉醫師解釋,患者最常抱怨會不斷腹瀉,甚至出現嚴重腹痛,因疾病會影響到腸道黏膜,有部分患者會解血便、黏液便,甚至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
這些症狀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症狀類似大腸激躁症、急性腸胃炎,容易與其混淆,單靠臨牀症狀較難明確診斷潰瘍性結腸炎,臨牀上需綜合病史、臨牀表現、血液和糞便檢驗、影像學檢查以及大腸鏡檢查並組織病理切片結果,來判斷是否爲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治療方式?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主要着重在抑制急性發炎,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對於輕度和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先以口服或浣腸劑型的抗發炎藥物治療,若成效不彰,會根據臨牀狀況加上免疫調節劑或口服類固醇治療,口服類固醇的選擇會以腸道局部作用的劑型做短期使用。
對於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或急性復發的患者,會以全身作用劑型的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同時治療,若前述藥物無效時,就須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好,可長期控制病情,但礙於藥價昂貴以及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目前臨牀上符合健保條件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只佔一小部分。
另外,近年來國內外陸續有大小型臨牀試驗使用微菌叢植入治療(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其療效和安全性尚待進一步的證實。
王俊偉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爲慢性疾病,經過治療後即使症狀改善也不可任意停藥,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應配合醫師視病況調整藥物劑量,長期服藥持續追蹤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日常生活建議培養良好習慣,如飲食作息正常、避免熬夜,讓免疫狀況維持穩定。
延誤治療問題多 及早治療很重要
延誤治療恐造成患者腸道出血,更甚者會導致嚴重貧血,出現其他腸道相關併發症,如腸阻塞、腸瘻管、腸穿孔等,部分患者可能因併發症需切除部分腸道。
潰瘍性結腸炎有時也會伴隨腸道外的症狀,如關節炎、皮疹、虹彩炎、肝臟病變等共病,若能順利控制發炎狀況,這些腸道外症狀也可獲得改善。
王俊偉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罹患腸道癌症的風險也遠高於一般人,一旦罹病超過十五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攀升至一般人的2倍,通常患者確診發炎性腸道疾病超過十年,都會建議每年定期做大腸鏡追蹤腸道黏膜狀況。
潰瘍性結腸炎若能及早控制發炎,多數患者的生活品質皆可與常人無異,及早治療也可減少併發症產生,避免引發不可逆併發症而造成遺憾。
潰瘍性結腸炎保養重點
王俊偉醫師強調,生活規律很重要,可減少免疫系統絮亂,有助病情的穩定。
至於飲食部分,應以均衡飲食爲基礎,適當補充水分,因患者腸道較敏感,對某些食物耐受度較低,過於刺激性、油膩或易引起脹氣的食物都要儘量避免。
此外,每個患者對食物敏感度、耐受性不同,醫師建議應確實紀錄容易引發胃腸道不適的食物,日後儘量避免攝取。
有些患者因腸道長期發炎已造成貧血,建議可多補充鐵質、葉酸(如動物內臟、貝類和綠色蔬菜);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則有助腸黏膜修復。
若有抽菸、喝酒、檳榔等習慣應儘量避免,因爲這些習慣不只對腸道有害,對其他器官也會有影響。
醫師貼心小提醒
王俊偉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初期症狀與腸躁症、腸胃炎類似,但若長期有慢性腹瀉、甚至偶有解血便的情形,務必儘早就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預後纔會較佳。
潰瘍性結腸炎屬於終身疾病,倘若確診罹病,也請務必配合醫師持續治療,切莫擅自停藥,如此一來才能讓病情穩定,避免併發症產生,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熱門點閱》
► 安倍辭職》安倍舊疾「潰瘍性腸炎」不是普通腹痛 最嚴重需切掉大腸!
● 本文獲「照護線上」轉載授權,原文出處〈別信偏方!改善潰瘍性結腸炎,醫師圖文解說〉。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