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有保琵 自動監測黑面琵鷺

工研院與中華電信共同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AI鳥類辨識行動方案,爲保護珍稀鳥類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工研院近日參與臺灣年度氣候行動盛事「2024第4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在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首次亮相與中華電信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AI鳥類辨識行動方案,結合中華電信5G行動網路和AI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識別棲息地內的黑面琵鷺,不僅能即時掌握黑面琵鷺的數量,還能保護珍稀鳥類,成爲生態保育的重要助力。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表示,黑面琵鷺是國際鳥類紅皮書中全球瀕危物種之一,而每年來臺的數量佔全世界2/3,因此臺灣的監測現況相當重要。

透過這套全臺首創的AI自動辨識黑面琵鷺監測系統,不僅提高監測效率,展現科技在環境保護中的潛力,更體現企業在生態保育上的責任,在面對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的挑戰時,跨界合作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爲臺灣創造永續未來。

工研院指出,過去臺灣監測黑面琵鷺,主要透過衛星追蹤和人工觀察,監測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和遷徙路徑,雖然這些方法能提供重要的數據,但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更新,可能影響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環境變遷和人爲干擾也使得監測結果難以反映實際情況。

「AI有保琵」行動方案具備一鍵部署AI模型的優勢,使用中華電信5G高速傳輸網路,提供棲地即時影像AI辨識模型,結合工研院開發AI辨識演算法,全天候穩定監控即時辨識多隻黑面琵鷺數量,免出門即可瞬間識別飛鳥百態,突破以往人力、時間、天候、數據不精確、觀測技術的困境。

此創新AI監測方案能快速分析鳥類的數量,並計劃在未來持續擴充模型,以提供更爲精確的生態數據,協助保育研究,即時掌握生態變化,快速應對環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