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連爆兆元巨量 指數漲不動
近一個月上證指數走勢
滬深兩市13日合計成交額達到人民幣(下同)1.3兆元,爲連續第18個交易日成交額破兆元,已超越2020年(連17日),成爲歷史次高紀錄,僅次於2015年的大牛市(連99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證指數13日收報3,516.3點,時隔近六年,指數表現卻與2015年12月16日(收報3,516.19點)相當。
新浪財經報導,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比較2015年、2021年的A股市場情況後示警,2015年加槓桿股票相對分散,反觀2021年加槓桿股票相對集中,存在一定的風險。他提醒,投資者目前正面臨全球極高槓桿製造出的「史詩級」泡沫。
李大霄指出,截至13日,A股融資餘額爲1.86兆元,創六年以來新高,非常接近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盤中觸及5,178點時,2.27兆元的歷史高峰。回顧2015年,兩融餘額在超越1.8兆元后,在上方停留的時間極爲短暫,隨後就迅速回落至9,000億元以下,因爲很多帳戶被強制平倉。
李大霄說,2021年已過了大半年,上證指數僅在2月18日盤中創下3,731點的年內新高,遠不如5,178點,雖然仍存在部分低估股票,但兩融餘額差不多已達到高位。雖然不能排除這次會更高,但每次接近歷史高位時,都應該保持充分的敬畏和尊重,畢竟六年前的教訓太慘痛、代價太大。
針對A股連18日成交破兆元一事,李大霄指出,雖然目前上證指數距離歷史高位尚有距離,但成交量過大、過久卻不漲,預示着市場風險越來越大,高風險股票伴隨着巨量長時間成交,已悄然轉移到不知情的散戶手中。
中國基金報報導,與A股近六年零漲幅的情況相比,普通股票型基金2015年12月16日至今的平均收益率高達121.14%,凸顯公募基金在選股上具有明顯優勢。同時,長期來看,指數型基金整體表現不如主動權益基金,說明基金經理更能透過深度挖掘獲得好標的。隨着機構化時代來臨,公募基金的研究優勢可能會有明顯的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