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藥物代工在興起,緣何這家藥企選擇自建生產基地
抗體偶聯藥物(ADC藥物)研發火熱,正在催生代工廠興起,不過,仍有藥企選擇自建生產基地。
4月8日,百濟神州(BGNE.NS、06160.HK、688235.SH)宣佈,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ADC生產園區竣工啓用。
據介紹,該園區佔地5.8萬平方米,將成爲百濟神州ADC藥物研發和生產的核心基地。園區內建設了兩個主要生產車間及其附屬配套設施,前期已建成包括抗體偶聯、超濾純化和無菌灌裝凍幹在內的生產線。該車間計劃2024年二季度投入使用,並預留了未來擴展空間,可以擴大生產能力兩倍以上。
ADC藥物是通過一個化學連接子將具有細胞毒性的小分子藥物(即有效載荷)偶聯至抗體上。
在腫瘤治療中,傳統療法如化療及抗體藥物均有各自侷限性,一方面化療具有高脫靶毒性,並可能導致感染、脫髮及噁心風險增加,另外一方面抗體藥物安全性及療效特徵會受到批次差異、背景信號干擾及副作用等問題的影響。ADC藥物則綜合了抗體療法、化療及小分子抑制劑療法的主要優勢,具有獨特的靶向能力,可增強治療窗口及療效,減少甚至可能解決靶向藥物耐藥性或其自身耐藥性問題。
可以說,ADC藥物集化療藥物的殺傷力和精準療法的特異性於一身,可以像“魔法子彈”實現對於腫瘤的精準靶向。根據智慧芽新藥情報庫,在中國開展的ADC藥物臨牀試驗超過1000項,涉及藥企超過百家。
2023年7月,百濟神州與映恩生物達成獨家合作協議,獲得一款臨牀前ADC藥物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及預測,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2年的79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30%。
然而,ADC藥物生產過程不易,這類藥物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包括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小分子細胞毒素及連接二者的連接子,但組成的形式多樣,也導致工藝開發多樣性以及複雜性。ADC藥物的生產投入,遠高於抗體類藥物。隨着ADC藥物臨牀研究不斷推進,商業化需求不斷攀升,越來越多原研藥企藉助代工,這也由此推動了ADC CDMO(合同開發和生產組織)企業興起。
而百濟神州選擇自建ADC生產基地,主要基於哪些考慮?
對此,百濟神州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吳曉濱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ADC藥物的工藝確實很複雜,尤其到最後的組裝,如何將特異性抗體、小分子細胞毒素及連接二者的連接子組裝到一起,對技術水平的要求很高,這三者不是簡單組裝即可,而是需要研究如何最佳組裝。公司憑藉全球腫瘤學領域的專業研究團隊以及端到端的ADC生產能力,爲公司的創新藥物研發與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隨着ADC園區的正式啓用,公司也希望可以爲更多ADC藥物提供臨牀和商業化生產支持,共同推動創新藥物的研發和上市進程。
近期,百濟神州發佈的業績報顯示,2023年,公司全球收入約爲25億美元,較2022年度同比增加約10億美元,同時淨虧損同比減少約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