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爲何換帥?
文 | 孫靜
要說殺伐決斷,互聯網大廠裡沒有哪家能比得過阿里。
去年12月,人事地震的核心是零售板塊——阿里「十八羅漢」之一、原B系業務負責人戴珊接管大淘寶,原天貓淘寶一把手蔣凡調往海外業務;一年後,調整的雲團飄到阿里雲上空。
2022年12月29日上午,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以全員信方式,宣佈新一輪組織大調整:張建鋒(花名:行癲)卸任阿里雲智能總裁,轉而負責達摩院,專注前沿科技探索。張勇(花名:逍遙子)將兼任阿里雲總裁,並直接分管釘釘。
對於這一組織變動,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多名前阿里雲高管、阿里雲重要合作伙伴的反應是,「倒也不奇怪」。
張勇將新年關鍵詞定爲「進」。「進」可以是進取,也可以是進攻,收復失掉的市場份額以及業務增度。對於阿里雲來說,張勇的期待或許偏向後者。
增長乏力是阿里雲正在面臨的客觀現實。2020年Q3,阿里雲營收增速62%;2021年Q3,增速下降到33%;到2022年Q3,增速首次降到個位數,只有4%。
這其中當然有宏觀經濟及行業競爭變化的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已是不爭事實,不僅阿里雲,騰訊雲同樣面臨壓力,今年Q1財報中,騰訊雲所在企業服務板塊甚至首次出現了同比收入下降。
行業層面,雲計算新的增長點——傳統政企市場,並非互聯網雲廠商的強項,而此時運營商等國資雲又開始大舉進攻。阿里雲、騰訊雲的市場份額都面臨挑戰,騰訊雲丟掉了市場老二的排名,至於阿里雲,有知情人士透露,其市場份額以每季度零點幾個點的速度在往下掉——雖然相對於阿里雲的規模來說,問題不算大,但也有必要引起警醒,「行業的蛋糕確實還在變大,但是在變大的蛋糕裡面,如果華爲、運營商搶佔更多份額,那阿里的份額就會比較少。」
阿里雲還在被迫面對一些節外生枝,比如字節系大客戶的不確定性。TikTok被迫從阿里雲遷往Google、微軟、AWS後,阿里雲當期增速從上年同期的58%降到37%。要提防的遠不止TikTok一個業務。有知情人士向《降噪NoNoise》透露,去年字節向阿里雲的採購量達百億元級別,但字節今年開始發力火山引擎,如果更多業務回遷,阿里雲的營收增長壓力無形中又加重了一分。
面對內憂外患,去年以來,阿里雲從高階負責人到組織架構,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但更爲關鍵的尋找戰略突破點、理順內部組織協調等任務,留給了這次變革。
有接近阿里雲人士告訴《降噪NoNoise》,這兩年張建鋒的表現在阿里內部是不太被認可的,尤其過去一年,阿里雲增速和市場份額都面臨壓力。據他了解,阿里內部有一種聲音,認爲行癲是一個技術型高管,做技術、做產品沒有問題,但在操盤阿里雲如此龐大的業務時,尤其當客戶類型發生變化後,他的商業觸覺、對業務的把控力成爲短板。
上述人士直言,「感覺他在業務層面沒有大的突破。」
公開信息顯示,張建鋒2004年加入淘寶,擔任首席架構師;2015年統管淘寶、天貓和聚划算;2015年擔任中臺事業羣總裁,2016年兼任阿里集團CTO、集團技術戰略執行小組組長。2018年11月,張建鋒從胡曉明手中接過阿里雲,成爲第三代掌舵者。
按照阿里的理念,組織爲戰略服務,阿里雲三代掌舵者使命各不相同。王堅時代,阿里雲要完成的是從0到1的突破,爲阿里搭建起一套完備的雲計算技術體系;胡曉明時代(2014年至2018年),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雲計算進入商業化的黃金年代,這一時期阿里雲在國內公有云市場的份額,超過第二名到第八名的總和。
到了張建鋒時代,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行業競爭也更爲激烈和殘酷。無論是他上任後提出的「被集成」,還是近兩年的「雲釘一體」戰略,都是阿里云爲應對新的市場挑戰所作出的探索。
在他任內,阿里雲首次實現年度盈利,2002財年盈利11.46億元,這在國內雲計算廠商中尚屬首家。但從近兩年發展來看,作爲阿里第二增長曲線,阿里雲的一系列變革尚未有效拉動增速。
換帥便成了那隻早晚會落下的靴子。「就算是別人執掌,可能也不一定做得比他更好,但是他過去兩年也確實缺少突破。行癲應該是也沒什麼招了。也許換個人能更好。」
阿里雲當下面對的挑戰,也是對互聯網雲廠商們的集體叩問。以往以大集成商角色、靠做大集成項目衝量的玩法,現在證明行不通了,阿里雲、騰訊雲都遇到了瓶頸。
兩家都發現,上述模式並不是互聯網所擅長的事情。爲此,馬化騰前幾天剛在內部發過火:「過去三年CSIG做了很多衝量的事情,追求做前端集成,追求大數字營收」「以後大家不要跟我說什麼買量的故事,我已經不信這個了。」
但與此同時,兩家業績都有很大的增長壓力,都急需新的增長方法、新的增長驅動策略。騰訊還可以移情「視頻號」,但在阿里體系之內,目之所及的增長抓手還是阿里雲。
阿里雲接下來如何變革?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人事變動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戰略。從任命結果來看,張勇決定親自上陣。
一名阿里雲合作伙伴猜測,張勇兼任阿里雲總裁,應該不是長期的安排,或許是想爲華爲空降過來的蔡英華留出觀察時間,看其日後能否成熟起來,證明自己能夠「上位」。
今年3月,華爲前企業業務中國區總裁蔡英華空降阿里雲,負責阿里雲全球銷售業務,職級M7(資深副總裁)。「從合作伙伴角度來看,蔡英華來了以後比較低調,還沒看到大動作,不知道是否在等調整時機。他的能力如何,現在大家都沒看出來。」
針對目前的調整,有阿里高P的評價是,「總的來說,應該是個好變化,有利於阿里雲。」
一名阿里雲東北區域合作伙伴分析,張勇擔任阿里雲總裁,意味着可以推動更深層次的整合,協調阿里系統內多方資源,將平臺優勢發揮得更好。比如外部的螞蟻、內部的天貓等,需要有足夠力量來平衡。
另一名接近阿里雲人士則關注產品整合。他覺得阿里體系內有不少好產品,比如螞蟻旗下的OceanBase 金融級分佈式關係數據庫,外界口碑不錯,但貌似一直是獨立運營。外界認爲阿里雲的定位是阿里集團科技技術的一個出口,但目前仍有許多產品技術需要理順關係、同阿里雲進一步形成協同。
如果張勇充當整合者角色,這一切應該會更爲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