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瘦身再切割!銀泰“試驗田”十年沉浮:下一個被拋售的是誰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有着將近20萬員工、總市值近1.6萬億港元的阿里巴巴(下稱“阿里”),近年來一直在持續瘦身。
最新的一樁是12月17日,阿里宣佈,其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同意將銀泰100%的股權向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出售,據悉,阿里巴巴目前持有銀泰約99%的股權。
從阿里現任最高管理層去年9月上任以來,如何在阿里龐大的業務中聚焦主業做出取捨,一直被外界所關注。繼銀泰之後,阿里下一個被放下的業務又會是誰?12月17日,阿里巴巴股價收於83.4港元,跌1.13%,市盈率(TTM)爲16.7倍。
出售銀泰落地
阿里出售銀泰的傳聞終於落地。據阿里公告,其就銀泰出售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爲74億元,預計因出售銀泰而錄得的虧損約爲93億元。
這其中的虧損與阿里當初高溢價收購銀泰有一定關係。
2014年阿里首次以53.7億港元入股在港股上市的銀泰商業,2017年初,阿里連同銀泰商業創始人沈國軍相關公司一起對銀泰商業發出私有化要約。據記者瞭解,阿里等收購方當時開出了198億港元(約合17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相較銀泰港股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股價溢價超過40%。當年5月,銀泰正式退出港交所。
當年這樁高溢價收購,源於銀泰在阿里當時戰略的重要地位。
阿里創始人馬雲在這場收購稍早前的一場演講,透露了阿里對於這場收購的些許考量。他在2016年10月舉行的雲棲大會上發言稱,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銀泰是阿里當時眼中的最合適新零售陣地。阿里方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進入阿里體系後,銀泰開啓數字化變革,建立中國百貨業首個數字化付費會員體系INTIME 365,拓展線上線下服務場景,截至目前,銀泰商業集團擁有超60家百貨門店及多個待開項目,線上實現了喵街APP、“銀泰百貨”微信小程序、“銀泰百貨”支付寶小程序等全渠道銷售,數字化會員突破4000萬。
需要提及的是,不只是銀泰,2017年阿里對於新零售的嘗試整體加快腳步,這其中2017年7月馬雲在阿里自己孵化的盒馬上海金安橋店舉起了一隻帝王蟹,而截至2017年底盒馬還只有25家門店,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又以總價224億港元收購了高鑫零售超36%的股份,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也成爲阿里新零售的另一塊戰場。
跟這些新零售戰場相比,銀泰的轉型顯得稍慢。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爲出售銀泰不會對阿里現有業務產生影響,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年阿里收購銀泰,是因爲阿里要從線上往線下走,但現在阿里有盒馬鮮生等線下擴張的商業實體,“有了錨點,就不用再找銀泰,而實際上這幾年銀泰擴張速度並不理想,所以阿里纔會出售。”
瘦身聚焦主業
此刻選擇出售銀泰也是源於隨着經濟環境和最高管理層的變化,阿里的投資戰略從廣泛撒網變成了聚焦主業。
去年9月10日,時年59歲的蔡崇信和48歲的吳泳銘自退休的張勇手中分別接過阿里董事會主席和CEO職位,並着力推動管理團隊年輕化改革。上任第三天,9月12日,阿里巴巴CEO吳泳銘發佈全員信,宣佈確立“用戶爲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並表示將圍繞這兩大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今年2月,吳泳銘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目前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
電商一直是試圖走到線下的阿里最大的基本盤。以阿里在實行“1+6+N”分拆時緊緊攥在手裡的錢袋子淘天集團爲例,截至今年9月末的2025財年半年報顯示,淘天集團當期2123.67億元的收入,佔據阿里收入的44%,934億元的經調整EBITA則是整個集團的1.09倍。
但與此同時,淘天集團的增速在阿里內部墊底。2025上半財年,淘天集團收入同比與去年持平,低於整體大盤5%的收入增速,而經調整EBITA則同比下降3%,阿里方面稱主要是由於對用戶體驗的投入增加所致。
與火熱AI密切相關的雲智能集團承載着阿里的增長期待。2025上半年財年,阿里雲智能集團收入約562億元,同比增長7%,超過集團收入的一成,50億元的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115%,在阿里內部排名第一,阿里方面稱主要是由於其將產品結構轉向利潤率更高的包括AI相關產品在內的公共雲產品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所致。
作爲對比,2025財年上半年,包括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靈犀互娛、銀泰等業務在內的所有其他業務合計收入992億元,同比增長6%,約佔阿里總體營收的兩成,但當期經調整EBITA爲虧損28.45億元,雖同比收窄10%,但在阿里內部卻僅少於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的虧損金額。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爲,阿里此時退出銀泰,有助於更好聚焦核心業務。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阿里近年來一直進行戰略調整,明確對核心業務保持長期專注和高強度投入,同時對於非核心業務則通過儘快盈利或其他多種資本化方式實現資產價值,以便向股東返還價值。銀泰作爲阿里的非核心業務之一,其出售符合阿里的戰略調整方向。
他同時還認爲,從阿里的財務狀況來看,出售銀泰股權有助於阿里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財務健康度,爲未來的投資和業務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下一個是誰
出售銀泰,讓阿里退出非核心業務的腳步提速。
蔡崇信今年2月在回答投資者關於“出售非核心資產”相關問題時曾表示,2024財年至今,9個月時間阿里完成了17億美元非核心資產的退出,此外他當時還稱,“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它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阿里的2025財年半年報還顯示,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其退出多項投資所得現金流爲65.09億元。
而相較於從小鵬汽車、分衆傳媒、美年健康等外部投資中抽身,阿里巴巴如何對待自己的“非核心”業務更被外界密切關注。繼銀泰之後,誰會是下一個被阿里出售的業務?
此前業界曾有阿里欲將盒馬和大潤發打包300億賣給中糧的傳聞,但已被阿里方面否認。但需要提及的是,今年10月,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在公告中透露了自己可能將被阿里出售的消息。
10月15日,高鑫零售宣佈,9月27日其董事會接獲一名有意要約人發出的接觸函,當前阿里巴巴持有高鑫零售已發行股本約73.66%,並正與有意要約人以及若干其他人士進行討論。但截至目前,高鑫零售和阿里還未對外更新談判進展。
盤和林對記者表示,阿里可能會出售高鑫零售,原因也與出售銀泰一樣,“有了自己產出的線下實體,其他商業地產性質的資產都可能會被阿里賣掉,未來要保持的是合作關係,而並非強綁定的股權關係。”江瀚則對記者表示,歸核化是阿里未來的重要方向,但誰會是下一個並不好判斷。
今年4月,馬雲曾在肯定阿里現任高管變革勇氣的內部信中表示,從B2B到淘寶,到支付寶,再到阿里雲,阿里的創新從來不是爲了追求更高的利潤,也不是爲了超越對手、追趕時髦,而是努力讓自己能在迅速變化的時代活下去,是追趕未來,是對真正的生存能力的考驗。
在出售非核心資產和迴歸主業如何做出取捨,顯然也是對阿里生存能力的考驗之一。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