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教師接到學生電話:您死後 能把骨灰給我嗎?他轉身把自己捐

“老師,您百年之後能把骨灰給我嗎,我想將您葬在我家的祖墳內。”

2023年,已經95歲高齡的葉連平接到學生的電話詢問自己的身後事,由於葉連平一直都在爲了教育事業而獻身,只有相濡以沫的妻子,兩人並沒有養育任何後代。

然而對於學生的請求,葉連平卻一口回絕了,在他心中早就做好了打算——那就是將遺體捐給了醫院。

葉連平,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即使退休之後也依舊從事着教育事業,爲那些留守兒童義務補課,不收取任何費用,甚至他還自掏腰包,爲這些孩子發放獎學金。

葉連平的身上又發生過哪些動人的故事呢?

挫折的經歷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臺上。”2018年,面對記者的採訪,葉連平用十分平靜的語氣對記者這樣講道,對於他來說,教育就是他的一生。

出生在1928年的葉連平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後來軍閥混戰、日寇侵略,葉連平一家的生活也變得一團糟。年幼的葉連平便跟隨父母四處躲避戰亂,直到成年之後才安穩下來。

對於教書育人,葉連平並沒有很深刻的概念,一次偶然的機會,葉連平在朋友的勸說下決定開辦夜校,進行掃盲工作。

也正是這個無心的舉動,葉連平與教育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夜校出名後,葉連平也被邀請到南京的一所小學工作。

正當葉連平以爲自己的生活即將步入正軌之際,現實的打擊卻來得如此之快。1955年,葉連平被公安帶走,開始了長達兩年半的審查,而這一切只是因爲當初的一次工作經歷。

這次審查之後,葉連平也被迫離開了講臺,然而從他擔任老師開始,葉連平便決心投身其中,“下輩子,我還願意當老師!”這句話也代表了葉連平的決心。

即使在下方的日子,葉連平也沒有放棄重新返回講臺的信心,直到1978年,葉連平得到了重新任教的機會。

在葉連平到來之前,學校也因爲缺教師的緣故,整個班級將近50名學生已經停課一個月之久。葉連平白天要上課,晚上還要改作業,每天都是精疲力竭。

儘管如此,但是學習進度還是趕不上,於是葉連平乾脆將學生進行分組,臨近的村子分在一起,將這些學生召集起來集中上課。

每天葉連平都要在幾個村子之間來回奔波,家長們看到他如此關心孩子的學習,也十分感動。就在這樣緊張的教學下,葉連平的班級也考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在後來的教學中,葉連平也有了十足的經驗,除了教學以外,他還帶着學生們勤工儉學,得來的錢部都買了書籍。

然而他負責的班級卻是整個學校裡書最多的班級,這一切並非是孩子們的勞動成果,其中很大一筆買書的錢都是葉連平從工資中扣除的。

成立基金會

葉連平不僅受到學生的喜愛,就連家長也十分認可他的教學理念。爲了讓家長參與到教學工作中,葉連平每年都會堅持進行家訪。

不管學生住在如何偏遠的地方,葉連平都會來到學生家中進行拜訪,有時候下雨山路泥濘,葉連平還時常摔跟頭,到到學生的家後也是滿身泥水狼狽模樣。

1991年,葉連平也到了退休的年紀,然而他卻不肯離開自己的講臺。儘管每月都有300元的代課費,但葉連平並沒有將這筆錢用在自己身上,反而投入到學校建設中去。

購買手風琴、爲學校裝電燈、植樹造林,學校的配套建設越來越齊全,而這一切都是葉連平在背後默默的付出。

對於一些鄉村的留守兒童來說,上學似乎是一種奢望,爲了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受教育的機會,葉連平也拿出多年的積蓄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義務爲這些貧困的孩子上課。

“只要能照亮孩子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對於自己的生活,葉連平從來沒有考慮,能讓孩子們都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救贖葉連平一生的心願。

2012年,得知葉連平的事蹟,烏江政府也和他一同成立了基金會,看到學生們拿到獎學金時臉上開心的笑容,葉連平感到十分欣慰。

工作多年,葉連平每月都能拿到退休金,然而他與妻子卻依舊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而這一切都是因爲葉連平將所有的家當都投入到基金會中,給孩子們發放獎學金。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