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廣東老太看雜誌,才知30年沒回家的兒子,竟是國家功臣
“我就知道,我兒子是好樣的”一位94歲的老婦人,戴着老花鏡,喃喃自語道。
這位老婦人,是國家功臣的母親,曾慎其,她的三兒子黃紹強,一直以來都鮮少回家,甚至有30年,沒有看望過自己的母親,家中親友也對三兒子的行爲頗有微詞。
但是,曾慎其一直明白,自己的三兒子一定有他的苦衷,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對黃紹強有怨言。
1987年,曾慎其收到了黃紹強寄來的雜誌,在看雜誌的時候,突然發現報道中的地點是自己的老家,但主人公名叫黃旭華,文中,黃旭華的妻子也與黃紹強的妻子同名,這才反應過來,黃旭華就是自己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黃紹強做了什麼,成爲了國家功臣?爲什麼三十年都不曾回家?
1924年,黃旭華出生在廣東,家庭氛圍十分良好,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黃旭華的父母,都是從事醫療行業,對於貧苦大衆,有着一顆悲憫的心,夫妻二人經常免費幫人看病接生,黃旭華的兄弟姐妹,也都生性純良,與同輩之間兄友弟恭。
從小到大,黃旭華幾乎是沒有遇見什麼挫折,母親曾慎其,經常帶着孩子們讀書寫字,讓黃旭華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同樣讓黃旭華培養了優秀的品質,經常爲他人着想,對社會有着和父母同樣的責任心。
少年時期的黃旭華,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夢想,立志成爲像父母一樣的醫生,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幫助別人恢復健康。
1939年,年僅13歲的黃旭華,就踏上了求學之路。
黃旭華求學的路十分坎坷,由於各地紛爭不斷,就讀的學校也常常停課,甚至停學。
黃旭華就只能換個地方繼續求學,求學期間換了最起碼5個省市,可見他渴求知識的決心。
社會的動盪,讓黃旭華學醫的心慢慢淡了下去,他發現學醫並不能治療國家社會的不穩定,而只是僅僅可以治療一個人的疾病。
於是黃旭華決定放棄學醫,轉而學習起了科學技術,希望自己可以幫助社會,發展科學,強大自己,這樣就不會讓貧苦大衆飽受苦難。
黃旭華考到了國立交通大學,也就是現在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前身。
大學期間,黃旭華刻苦學習,在學習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在接受進步思想的教育。
大學畢業後,黃旭華儼然成爲了思想與技術上都十分優秀的人才。
1949年,黃旭華主動要求入黨,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聽從母親的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同年6月,黃旭華放棄了上海安逸的生活,向組織申請參軍,去解放那些還處於水深火熱的地區。
1950年,剛剛建立新中國,處處都需要黃旭華這樣的人才。
於是,黃旭華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在各個單位,都工作上過一段時間,屢次換單位。這並不是因爲,他的性格不穩定,而是因爲,黃旭華知道哪裡需要他,他都會欣然應邀前往,幫助各個單位解決難題。
黃旭華不在乎職位的升降,一心只想建設祖國,對於物質,絲毫沒有貪圖享樂的想法。
直到1958年,黃旭華到達北京出差,領導交給了他一項重要的任務——建設屬於中國自己的核潛艇。
但對黃旭華的要求,是他一定要保密,就連妻子孩子都不允許透露,也許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能見到家人。
面對這樣的任務,黃旭華是否接受了呢?
答案顯而易見,黃旭華欣然接受了這次的任務。
曾在1957年,黃旭華回過一次老家,見到了還正值年華的母親,母親十分惦念他,在家時常常跟他講:“過去社會動盪,到處都在打仗,你回不了家,這很正常,但是現在已經安穩下來了,就常回家看看我”
黃旭華也答應得十分痛快,但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年,組織上重要的任務,就將母子倆分開了30年。
黃旭華到達了工作崗位後,他就開始了潛心研究,勢必要將核潛艇的建設拿下,就連和家裡通信也很少。
1961年,黃旭華收到了家裡傳來的加急電報,那時候的加急電報使要比普通電報貴上很多,所以黃旭華剛收到時,心裡就有種不好的預感。
黃旭華的預感果然應驗了,電報中寫道:“父親去世了,請黃旭華趕快回家!”
黃旭華看着自己努力了三年的工作成果,深知自己這一去,也許核潛艇建設的進程,就會功虧一簣,也許自己不再能建設核潛艇,而且國家正需要他去投身建設。
爲了國家的建設,黃旭華放棄了去見父親最後一面。
黃旭華的心裡充滿悲傷和無奈,只能回覆寥寥幾個字,表明自己沒有辦法回家,去送父親最後一程。
1985年,黃旭華的二哥也進入了病危的階段,家裡有一次派了加急電報給黃旭華。
黃旭華依然忍着悲傷,拒絕了家中要他回家的請求。
二哥與黃旭華的關係,最爲親密,童年時的黃旭華,常常跟在二哥後面玩耍。
二哥和父親的離去,讓黃旭華心中充滿遺憾。
但是,黃旭華並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他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也值得稱讚。
但是,家中的兄弟姐妹們,並不知情黃旭華的情況,所以對黃旭華的行爲感到生氣,常常對着曾慎其發牢騷,說黃旭華的不好。
曾慎其雖然也十分惦念黃旭華,但是也沒有對黃旭華埋怨,反而面對孩子們的控訴,常常安慰他們,希望它們理解黃旭華的不容易,解釋他的三兒子絕不是“白眼狼”,堅信他一定有自己的苦衷。
1986年,黃旭華出差工作,工作地點離老家很近,黃旭華便向上級請示,回家看望母親,得到上級的允許後,黃旭華纔回到了久違的家。
等到黃旭華到家,看見了母親蒼白的頭髮時,才發覺自己的母親,已經是90歲的高齡老人了!
黃旭華這次也僅僅在家呆了三天,還要趕快去完成上級給的任務,便又匆匆告別了母親。
1987年,曾慎其收到了黃旭華寄來的雜誌,這才明白了兒子的一切,明白了黃旭華的工作有多偉大。
黃旭華建設的核潛艇,對於我國來說到底有多重要?黃旭華又在從中,付出了多少心血?
曾慎其看完雜誌後,便直接去了丈夫和兒子的墓地,這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對着墓碑哭道:“老三,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他是去做偉大的事哩!”
隨後,曾慎其又叫了全家,過來看雜誌,挺直腰板爲自己的三兒子正名:“他是去做重要的事呢!要諒解他。”
時至今日,黃旭華依然感謝母親的教導和諒解,家人的諒解對他來說特別重要。
剛剛開始籌備建設核潛艇的時候,我國曾寄希望於,蘇聯可以將自己的技術交給我們,但是卻被人家拒絕了。
所以,那時候黃旭華的團隊,就是一個“三無”團隊,既沒有資料,也沒有條件,更沒見過核潛艇。
這樣惡劣的製造條件下,黃旭華硬是帶領着團隊,翻看各種國外的報紙雜誌,在報紙圖片中,模擬出核潛艇的模型。
1962年,黃旭華團隊中,大部分的技術人員和骨幹,都被調離去了其他的崗位,剩下依然建設核潛艇的,只有寥寥數位,這給本來就困難的核潛艇建設,又增加了一道難題,黃旭華爲此也更加拼命了。
不僅如此,技術和人才都遇到瓶頸,就連工作環境都是黃旭華團隊的一個坎兒。
1965年,核潛艇的研製工作轉到了葫蘆島進行,葫蘆島是北方城市,在當時供暖還沒有建設完成的情況下,黃旭華團隊頂着寒冷,依然恪盡職守,毫無怨言地進行研究。爭取不爲小事,麻煩國家。
後來,根據黃旭華的回憶:“我當時就在想,如果工作的時候,有一杯豆漿就好了,身體就會暖暖的了。”
但是條件不允許,後來黃旭華就經常這樣安慰自己,只要達成一個小目標,心裡就會暖暖的。
1967年,黃旭華無意間得到了兩個美國核潛艇的模型,模型逼真到內倉室的機構,都刻在了上面。
黃旭華趕快對比了自己團隊的設計,發現相差無幾,黃旭華的信這纔有了底氣。
1970年,我國的第一艘核潛艇,進行下水試用,黃旭華此刻的心情,無比驕傲自豪,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白付出,能夠建設祖國的願望,也終於實現。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深潛試驗。
深潛試驗要下到300米以下的水域,不僅有機率核潛艇毀壞,還有可能會出人命。
參與試驗的人員,每天心都吊着,生怕出現什麼問題,甚至有人已經給家人交代好了後事,一時之間,單位上的氛圍都十分壓抑。
黃旭華爲了鼓舞試驗人員,決定與試驗人員一同下水深潛,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但是誰也沒有拗過黃旭華,黃旭華一同深潛,也緩解了試驗人員緊張的心情。
2013年,黃旭華獲得了年度感動中國,被譽爲“中國核潛艇之父”,是我國的傑出貢獻者,爲國家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我們去銘記。
黃旭華將母親的精神繼承下來,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運用到了極致,真正理解了母親所說的,爲社會做貢獻,做有用的人。
黃旭華不僅是“中國核潛艇之父”更是一個普通人,離開家30年,黃旭華一定也會有十分思念家人的時刻,但是他都忍耐下來了,就是爲了更重要的核潛艇建設。
這樣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去銘記的。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依然有着像黃旭華一樣的人,默默無聞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在努力爲國家添磚加瓦。
我們身邊有這樣默默無聞卻又有着崇高志向的人嗎?也許在你不知道的瞬間,這樣的無名英雄正在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