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融資超6億元,政策頻出,合成生物產業化進程提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謝菲 陳琳輝)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不完全統計,8月國內12家合成生物企業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總金額超6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微元合成業務聚焦於活性原料藥等品類,產品可應用於醫藥等領域,完成了超3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爲其產業化基地的建設按下了加速鍵。另一家完成超億元級別融資的正序生物致力於鹼基編輯技術,本輪融資將支持其基因編輯產品上市。

2024年,合成生物學領域迎來了多項政策支持,促進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佈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發揮生物製造選擇性強、生產效率高、廢棄物少等環境友好優勢,聚焦輕工發酵、醫藥、化工、農業與食品等領域”;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同時,北京、天津、安徽等地今年合成生物學相關政策陸續發佈,全國多地積極打造創新策源地,佈局合成生物產業集羣。9月14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印發《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加快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創新發展。今年,北京還啓動了合成生物製造技術創新中心和中關村合成生物製造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發佈《昌平區支持合成生物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從創新孵化、產業集羣、項目落地、推廣應用等各個環節提出針對性地支持措施,促進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要平臺和重磅人才集聚發展。

“隨着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與合成生物學的深度融合,合成生物學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9月17日,北京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腸道大會創始發起人藍燦輝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裡的產業早日落地。

“北京可以爲合成生物學產業輸送大量高端人才,結合北京高校與研究所,能夠更快地將前沿技術向產業轉化,加快科研成果落地。”元一生物創始人張驪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各地政策引導能夠大大加速合成生物學技術產業落地,但需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原有的優勢資源和優勢產業落地,比如當下需要大產能的生物製造產業在北方成本較低,研發平臺型合成生物學企業在人才聚集的城市發展會更容易,主做醫藥醫療技術的企業可能需要更貼近市場。

“合成生物作爲一種生物製造生產方式,隨着技術的發展,其產業已覆蓋醫藥製造、醫療醫美、食品等多個領域。合成生物學在醫藥領域可以通過菌株的改造實現更低成本,更高純度,更安全的生物藥生產、開發,如基因治療新療法、通過AI計算開發創新藥等。”張驪表示,合成生物不單單是通過生物工程手段給生物加上新功能,更注重運用基因編輯工具創造和構建標準化的基因元件與底盤,再通過計算、建模、機器學習等手段不斷優化底盤系統,最終篩選出能夠實現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統,比如將二氧化碳轉化成蛋白質、生產特定的生物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