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21億元!十一電影票房腰斬 政治、商業難兼顧?
戰爭歷史片「志願軍:存亡之戰」拿下今年十一檔期票房冠軍。(取材自微博)
中國今年「十一連假」期間電影總票房,據中國票房查詢平臺「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7日晚間9時爲21億元(人民幣,下同,約3億美元),比去年少了6.36億元,相當於打了77折,更不到疫前十一檔票房的一半。分析指出,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電影品質不如預期、微短劇搶攻市場、消費低迷三因素影響,表現不佳,觀察者網署名評論也指出既講政治又要商業,十一檔電影愈來愈難拍。
而早在今年暑期、中秋期間中國票房也連番下滑。「冰川思享號」文章分析,中國電影表現不如預期,歸因於三種因素,中國出產的電影品質難以產生票房號召力;微短劇發展迅速,搶攻影視市場;消費市場遇冷,衝擊文娛消費。
觀察者網署名評論指出,每到十一,「獻禮片」和「十一檔」總會出現在各類電影前;「獻禮」是來自政治使命,「檔期」是消費社會的商業選擇,政治性與商業性之間,形成彼此纏繞的雙重訴求。
文章指出,早年十一獻禮片電影,相當整齊畫分出「大」和「小」;「大」的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爲焦點,包括表現鴉片戰爭的「林則徐」,表現「二七大罷工」的「風暴」,表現長征的「萬水千山」等;至於「小」的則把落點放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身上。
隨着電影現代產業化改革全面鋪開、民營資本的量進入,拍片、排片及觀衆,都轉型爲更純粹的文娛經濟行爲;如2008年的十一冠軍是「畫皮」,2010年和2013年的冠軍分別是「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4年是「心花路放」,2015年是「夏綠蒂煩惱」,重新定位十一檔。
而今年的十一日,包括「志願軍:存亡之戰」的大史詩,與「爆款好人」的輕喜劇、「熊貓計劃」的小萌物、「只此青綠」的淡水墨,「749局」的冒險奇幻、「新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的動畫卡通,「大」與「小」各種性質同時存在。但除了「志願軍:存亡之戰」,其餘在各大網站上的評分無一超過7分。
文章指出,商業片的市場導向與傳統思維中「十一獻禮」自帶的政治光環發生不可避免的齟齬關係,意味着既講政治又要商業,十一檔電影愈來愈難拍。
早年十一獻禮片電影,多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爲焦點,例如表現鴉片戰爭的「林則徐」。(取材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