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以上長者超額死亡 陳時中:比背景值高是一定的
圖爲疫情嚴峻,臺北市政府和臺北榮民總醫院在中正紀念堂開設車來速篩檢站正式啓用,每天提供1200個採檢名額,一早就排滿等候篩檢的車輛。(資料照 鄧博仁攝)
公衛學者昨指出,今年1月以來,臺灣Omicron疫情期間的死亡個案,不論是70歲以上或以下,平均都低於疫情前5年的背景值,但若單看近2周,70歲以上死亡個案的通報已高於全死因死亡率,有超額死亡的現象,這意味着新冠死亡個案中有5成3死是直接感染、醫療量能緊縮造成的間接死亡。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冠肺炎老年人的死亡是會比較多,不用比就會知道,70歲以上確診死亡率比背景值要高是一定的,不然這個疾病就沒有威脅性了。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依Omicron萬分之36的致死率,截至6月底,國際間會產生116萬775名通報死亡個案,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發表的直接、間接死亡估計達1490萬,明顯高出許多,原因除感染致死,更重要的是醫療量能緊縮,導致民衆無法治療其他疾病,又以美洲、歐洲及東南亞最嚴重。
針對臺灣情況2015~2019年平均全死因背景死亡率,70歲以上爲每萬人分之523.1,70歲以下爲每萬人分之29.4,而過去1~5月間,不論年齡,新冠肺炎通報死亡率皆小於流行前背景死亡率。
不過若單看近2周,4月28日~5月15日間,臺灣70歲以上通報死亡爲萬分之52,已高於萬分之23.9的同時期全死因死亡率,出現超額死亡。陳秀熙表示,這意味着目前所通報的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中,有53%來自於染疫的直接死亡以及醫療量能緊縮所造成的間接死亡。
對於70歲以上長者死亡超過背景值,陳時中先是反問「背景值的意義是什麼?」,會和背景值來比,假設可能是不死亡,比背景值要高就會變成警示。比如我們今天要打疫苗,假定打疫苗基本上是有限度的風險,這個時候就會和背景值比較,高於就會警示,就表示風險較高。
陳時中表示,新冠肺炎老年人的死亡是會比較多,不用比就會知道,它就是個疾病,會有一定比例的死亡,用背景值比較意義就不大。要比較可能看看不同時間的全死因死亡率是否有變化,就會有參考意義,70歲以上確診死亡率比背景值要高是一定的,不然這個疾病就是沒有威脅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