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天的俄烏戰爭,再次讓西方拜服:中國的選擇果然沒錯
截至到今天,俄烏戰爭已經打響超過兩年、700多天的時間。這場突如其來的新世紀戰爭,給全球局勢帶來了深遠影響,其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勾連、經濟效應、地緣政治風險,值得我們重新審視。
先說說兩年來戰場的形勢變化:
第一階段:俄軍發動“閃擊戰”,但計劃失敗。
第二階段:烏克蘭組織起有效抵抗,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第三階段:2023年後半年,烏克蘭發動反攻。
第四階段:2024年,俄軍奪回戰場主動權,戰爭迎來新的轉折點。
不得不承認,在這場戰爭中,作爲“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俄羅斯,整體表現的確差強人意。在大多數人看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數倍於烏克蘭,一旦開打,將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奪取基輔,推翻烏克蘭當局。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國破家亡的重要時刻,烏克蘭迸發出極強的韌性,成功阻擋了俄軍進攻。在2023年底,甚至對俄軍防線發起戰略反攻。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軍重整旗鼓後,不僅瓦解了烏軍的進攻,甚至再次扭轉局勢,奪回了戰場主動權。
在這場爲期兩年的拉鋸戰中,西方始終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美國和北約看來:俄羅斯已是外強中乾,只要全力支持烏克蘭,俄羅斯必敗無疑。但事實卻是:俄羅斯的戰爭潛力遠比想象中更大。
1,在兵源儲備上,俄羅斯的人口是烏克蘭的三倍多,根本不怕打消耗戰。
2,俄羅斯的軍事產能依然很高,比如僅在2023年,俄軍就接收了1900輛坦克。
3,經濟制裁不能讓俄羅斯傷筋動骨,其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爲戰爭提供了最大倚仗。
種種跡象,讓西方意識到:烏克蘭很可能根本無法戰勝俄羅斯,再多的援助也無濟於事。
參與戰爭的代價太大了!或許中國的選擇纔是最正確的。一場俄烏戰爭,再次證明了“中國智慧”的高明!
的確,西方的支援雖然讓烏克蘭拖住了俄軍的節奏,讓俄羅斯陷入戰爭泥潭。但北約同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戰爭導致了歐洲金融市場的動盪,資本抽離,歐元走弱,能源價格高企,供應鏈問題更加突出,企業經營困難。
2,美歐對俄羅斯的“毀滅性制裁”,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給全世界經濟都帶來了巨大沖擊,歐洲首當其衝。
3,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加深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矛盾,加劇了地緣戰爭風險。給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
而反觀中國,由於始終堅持“中立”政策,因此受到的影響很小,甚至還在某些方面獲益:
1,不得罪任何一方,始終堅持以“和平談判”爲原則,爲解決俄烏問題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2,隨時能置身事外,不會因受戰局牽連,而陷入“表態”、“援助”等選擇困境,避免了很多外交糾紛。
3,
趁機拿下俄羅斯這個巨大的能源市場。
據統計,2023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同比增長了24%,單價卻下降了16.6%。這讓中國再次成爲俄羅斯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這既幫助俄羅斯緩解了經濟壓力,也填補了我國的能源缺口,無疑是雙贏。
4,
填補了貿易空缺。
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大受影響。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中俄的貿易卻不降反增。據統計,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2401.1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創歷史新高。這一增長趨勢在2024年初得到了延續:1月至2月,中俄貿易總額超370億美元,同比增長9.3%。俄烏戰爭雖然對全球經濟構成了一定的壓力,但中俄兩國通過加強合作,有效應對了這些挑戰。
總而言之,在俄烏問題上,事實再次證明了中國的選擇纔是最明智的,西方國家不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