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詳解NBA最具破壞力的武器:新一代超巨的必備技能

來源 / ESPN

作者 / Kevin Arnovitz,Kevin Pelton

2004年9月初,在與菲尼克斯太陽簽約幾個月後,史蒂夫-納什和他的新隊友球隊球館裡打了一場5對5訓練賽

那是阿馬爾-斯塔德邁爾的第三個賽季,他帶着完美的體型來到球館,在那個夏末炎熱的的球館裡,從他踏上球場與納什合作起,他倆就通過一種最普通的二人配合,立即建立起了融洽的關係。

“太神奇了,”小斯後來說。“對我倆來說太輕鬆了。史蒂夫閱讀防守展開進攻的方式,以及我在籃下成爲威脅…他的傳球非常絕,而我去衝擊籃下。從那一刻起我們知道我們會成爲一支非常出色的隊伍,因爲史蒂夫和我建立的化學反應是前所未見的。”

新任主帥邁克-丹東尼,總經理布萊恩-科朗傑洛和他們各自團隊的成員都被吸引了過來,他們想看看他們新引進的控衛將如何改變太陽的進攻,畢竟前一個賽季這支球隊的進攻效率只能排在聯盟第21位。

擋拆戰術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從歷史上看,擋拆更像是一種補充,而不是基礎。但納什和小斯在球館裡展示出的擋拆是一個啓示。他們在轉換進攻中全速發起擋拆,他們的擋拆在陣地進攻裡也會展示出很少見的寫意。在旁觀者看來,這種打法似乎就是爲他們而生,因爲他的行動看起來是如此果斷。小斯的掩護還是完全即興的,那只是一場隊內的訓練賽而已。

“小斯和我找到了化學反應,”納什說。“你可以看到他帶着防守球員過來給我做一個掩護,或者在高位跟我打擋拆,我會藉此操縱防守。”

幾個月後,納什和小斯把他們的秀帶到了常規賽的舞臺:太陽的進攻幾乎全部是以高位擋拆爲根基,這讓他們的進攻效率達到了聯盟第一,他們的百回合得分,比1996-97賽季NBA採用跟蹤統計以來的任何球隊都要高。

大約10年後,俄克拉荷馬州諾曼市的一名高一學生在家裡通過一張DVD學習起了納什的擋拆。儘管諾曼市的基督教青年會沒有小斯那樣的球員,特雷-楊還是會在比賽中去模仿那些擋拆招式,無論和他搭檔的大個子是誰。而當他加入了俄克拉荷馬大學,他讓中鋒賈穆尼-麥克尼斯和他搭檔打擋拆,後者給楊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他傳出空接傳球,或者溜到禁區來一記拋投。

2017年末的一天,俄克拉荷馬大學正處於10連勝,楊收到了一條很長的短信,短信是納什發的,楊當時有點不敢相信,他把短信拿給隊友卡梅隆-麥古斯蒂看,因爲他覺得短信是假的。

短信是真的。納什給楊發短信,是爲了讓楊知道他在關注他的比賽,並且鼓勵他堅持自己的打法。

納什以及那支以7秒進攻聞名的太陽不知道的是,他們在2004年9月開啓的旅程成爲一場實驗:他們的研究成果將被整個NBA複製。

對於納什、小斯和那座球館裡其他太陽成員來說,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發起了一場革命:高位擋拆從一個新奇的事物,發展成爲一項主要打法,然後再進化成戰術根基。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攻防趨勢也隨之出現了。它讓很多球員的價值被重新評估,它改變了比賽。可以這麼說,這個聯盟現在已經無法離開高位擋拆了。

*****

NBA是一個有生命有呼吸的有機體,它的特徵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明顯改變。90年代的比賽,尋求投籃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同,當你利用對手失誤打出快攻上演一記暴扣時,觀衆席和板凳席也會陷入瘋狂,但到了陣地戰慢了下來,球的轉移和球員的空間就像是來自時間膠囊的遺物。一個又一個回合,大個子卡在低位伸着胳膊等着隊友的傳球。通常情況下,防守球員對19英尺以外的區域顯得漠不關心。

90年代的比賽,像特雷-楊、東契奇或者利拉德在25尺處打高位擋拆的情況很少出現,他們利用掩護的方式不同,產出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據Second Spectrum統計,本賽季他們在三分線外發起擋拆的次數都超過了2800次。

節奏角度看——這個時代另一個決定性趨勢——16年前的太陽是NBA進攻市場的革命者和破壞者,而現如今,他們可能是極端的傳統主義者。

2004-05賽季,納什加盟太陽的第一個賽季,他們22%的進攻由擋拆發起,毫無疑問的聯盟最高,當季除了太陽,只有超音速以擋拆爲起手式的比例超過20%。

5年後,有20支球隊的擋拆比例至少達到20%,再過4年,是30支。

革命先驅納什、小斯和丹東尼,他們當年22%的擋拆比例放在今天,只能排在倒數第一,而且差距巨大,今天的NBA,沒有哪支球隊的擋拆比例低於25%。

利拉德還記得當年在韋伯州立大學的那個休賽期,他的教練菲爾-貝克納要求他向NBA最好的控衛們學習——包括納什、帕克、斯托克頓、基德和德隆,貝克納現在還是利拉德的私人球員發展教練。

利拉德回想起他在韋伯州立大學時期他的球隊建立擋拆進攻的日子,隨着他越來越熟練,球隊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開始依賴於擋拆,圍繞這名2012年第6順位進入NBA的小個子展開攻擊。

“比賽的最後7、8分鐘,我們會一直打擋拆,”利拉德說。“我都會參與其中。慢慢的我在那種情況下越來越自在和自信,打出配合,得分,通過擋拆撕裂防守。我在韋伯的最後兩年擋拆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武器

“大概也就是那個時期,我明白了一點:當我進入聯盟,和NBA級別的球員、射手並肩作戰,我會更好地處理擋拆配合,打出更高級別的水準。現在的確也就是如此。”

利拉德在NCAA的最後一年,NBA的平均擋拆比例是25%,而到了2016-17賽季他與開拓者的頂薪合同開始時,這一數據跳到了33%,並且保持到了現在。

儘管NBA的擋拆比率已經趨於平穩——這也是球隊投籃多樣化的產物——聯盟的頂級擋拆持球手打擋拆的次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2020-21賽季,楊和東契奇百回合發起擋拆的次數比過去7個賽季任何首發都要多。

就像利拉德扣響NBA大門時所感知的那樣,楊、東契奇和其他優秀的外線球員在進入聯盟時都非常清楚,擋拆就是他們走上巨星之路的門票,精通擋拆,NBA的榮耀就可以屬於你。

*****

擋拆成爲潮流,但擋拆本身並不新鮮,就像每一次革新一樣,擋拆也有它的先驅:鮑勃-庫裡和比爾-拉塞爾;奧斯卡-羅伯特森和韋恩-恩布里;約翰-斯托克頓和卡爾-馬龍。

擋拆已經從一種值得信賴的進攻戰術演變爲進攻本身,名人堂成員微笑刺客托馬斯和他的兩屆總冠軍活塞,因爲“喬丹規則”爲人銘記,但微笑刺客領銜的進攻,其實也是走在擋拆前沿的。

“查克-戴利的活塞是第一支高頻率使用擋拆的隊伍,”步行者主帥卡萊爾說。“以賽亞-托馬斯持球在中路發起擋拆,比爾-蘭比爾外彈,那就是他們的殺手鐗。”

托馬斯時代的早期活塞,陣中有一羣擅長中距離跳投的中鋒和前鋒,隨着托馬斯和蘭比爾、肯特-本森以及凱利特里普卡等人並肩作戰的時間越來越多,球隊意識到,擋拆——即便“拆”更多時候是指“彈”到外線——能創造出很不錯的中距離出手機會

“以前從來沒有什麼體系能讓你在一個賽季、多個賽季甚至整個生涯都能去贏球,”托馬斯說。“擋拆是一種打法,但我們把它變成一種體系。”

除了活塞,其他球隊發現讓他們的明星球員或面框或在低位一對一創造對位優勢更容易一些,畢竟當時的NBA,因爲非法防守規則,聯防是被禁止的。這就迫使對方教練要麼選擇一對一盯防,要麼對某一名球員進行雙人夾擊,不像現在,防守球員可以欺騙對位的球員,輕鬆或者有侵略性的進行協防

“我在湖人執教的前三四年,我不記得我們打過擋拆,”熱火總裁帕特-萊利在2018年談到小球趨勢時說。“我們跑快攻,我們讓沃西和賈巴爾打低位,讓拜倫-斯科特接球跳投。就是這樣。直到85-86賽季或者87之後,賈巴爾變老了一些,我們纔開始打擋拆。我們會讓魔術師參與進去,但那並不是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初,規則的改變讓比賽節奏變得更快了,也促進了擋拆的發展。起點是2001年非法防守被取消,這就允許了聯防的存在,造成面框單打和低位背打產出效果的下降。而在2004年,聯盟又出新規,禁止防守球員用手接觸對方外線球員身體來跟蹤其位置,擋拆的頻率從此開始暴漲。沒有了防守球員在外線粘貼,後衛們突然發現,他們在外線找到掩護之後,突破路徑就完全敞開了。

一套擁有納什和小斯的無傳統中鋒的小個陣容有利於其他三個位置的投射,太陽很好地利用了有利的條件。很快,其他球隊開始效仿,並去挖掘擋拆的新版本。過去20年間的任何趨勢,馬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儘管他們在2005、2007和2008年的季後賽對決裡擊敗了太陽,他們還是圍繞帕克,開始像太陽那樣打擋拆。從2008-09賽季到2011-12賽季,沒有哪支球隊的擋拆頻率比馬刺高。

隨着時間的推移,NBA對擋拆的關注也滲透到了更低級別的聯賽當中。2012-13賽季,大學籃球一級賽區,17%的進攻以擋拆發起,上個賽季,這一數字跳到了27%。新一代的控衛,就比如楊,跟着他們的教練看着錄像學起了擋拆,就像大學的學生,在高中就把微積分學了,然後像專家一樣進入到下一個級別。

*****

擋拆在NBA引發了什麼樣的趨勢,自然是三分球。東契奇的MVP得票在他第二個賽季就排到了聯盟第四;可以防多個位置的球員崛起;老鷹衝進了季後賽的排隊,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如果不從擋拆說起,你就無法無法現代NBA的關鍵問題。

爲什麼NBA的進攻效率達到了歷史級的高度?

本賽季是最近5年裡NBA第4次創造進攻效率的新高,而且這個節奏看起來還在加快。2019-20賽季,獨行俠每百回合轟下116分創造了歷史紀錄,而這個賽季,7支球隊超過了這個水準。最近這5年的得分革命有幾個因素造成,但擋拆毫無疑問生產出了更有效的進攻。

想想擋拆取代了什麼吧,大多數進攻方式的比例都趨於穩定,擋拆的暴漲是以面框單打和低位背打的犧牲爲前提的,而這兩項打法定義了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NBA。2004-05賽季,單打和背打佔比25%,而到了這個賽季,幾乎是直接腰斬,單打和背打加起來還不到15%。

擋拆打的如何,也決定了球隊的進攻成色。在我們擁有追蹤數據的8個賽季裡,擋拆最好的10支球隊當中,有6支的進攻效率在此期間排進前10,包括本賽季的獨行俠、籃網和爵士。

換句話說,好的擋拆進攻等於好的進攻,就是這樣。

這一代的超巨幾乎都是外線持球手?

約基奇拿到了本賽季的MVP,上一位當選MVP的中鋒還是1999-00賽季的奧尼爾。比起NBA前40年的MVP歸屬,這是一個鉅變,當時大多數獲獎者都是在低位等着隊友喂球的大個子。

NBA現在最閃耀的明星是可以通過擋拆操控比賽的持球手,對於一支冠軍級球隊來說,擁有這樣的球員是必不可少的。東契奇和楊領銜的新一代NBA明星都是擋拆高手,在越來越複雜的擋拆設計當中,他們的技術也被提高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楊和老鷹打雙掩護,他們不是第一支這麼打擋拆的隊伍——其他一些擁有能投籃的4號位和能順下衝筐的5號位的球隊也會這麼打——但楊來掌控,科林斯和卡佩拉作爲掩護者,老鷹讓這一招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迷人。

“這一招很難防,因爲你有很多選擇,”楊說。“在底角你有兩名射手,你有科林斯這樣能投籃的前鋒,他是第一掩護人,如果我能夠利用兩個掩護把球帶進腹地,那麼基本上我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選擇,如果選擇沒那麼多的話,我也會得到一個空位

“防科林斯的人如果撲我撲的太厲害,那麼科林斯就會在三分外得到機會,如果防卡佩拉的人向我逼來,那麼我就會給他傳一個空接,而如果防我們射手的人協防過來堵卡佩拉,那麼我就會把球傳給底角三分線外的射手。選擇太多了,你不可能防住一切,這取決於控衛做出正確的閱讀。”

擋拆越來越多,擋拆直接產出的得分,相比於5個賽季之前也高出了8%,這樣的增長比整體進攻效率的變化還要可怕。

這也是爲什麼,在每一次錄像課、教練會議和訓練裡,擋拆都是重中之重。即便是擋拆打得較少的隊伍,比如勇士雄鹿,他們還是需要防擋拆。而防擋拆偏弱的球隊,比如老鷹和開拓者,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擋拆進攻去報仇。

“規則、空間和三分投射的匯合讓擋拆變得非常難防,你如何防——轉換、夾擊或者延誤——決定了擋拆創造出什麼樣的機會,”納什說

無限換防是什麼樣?

擋拆是現代教練制定防守策略的起點:我們如何去防擋拆?這是所有球隊防守的基礎。

越來越多的教練的回答是換防,這意味着參與防守擋拆的兩名防守球員互換防守任務。已故的教練菲利普-桑德斯可以說是換防的先驅,而勇士用他們冠軍級的表現讓換防流行開來。2013-14賽季,有攝像頭跟蹤的第一個賽季,擋拆換防的比例只有8%,而本賽季這一數字上升到19%。

換防是防二人擋拆最簡單的方式,避免了增加一名協防球員引發的漏掉空位射手的危險。因爲高位擋拆太過致命,所以換防的情況越來越多。

“高位擋拆,或者只是擋拆引發了什麼,總的來說,最大的變化是外線球員控球技能的提升,”萊利說。“那些一流的球員,他們的控球技能太過出色,甚至比三分命中率的增長還要重要。他們通過運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達到他們的目標,這都是控球技巧所決定的。”

如萊利所言,這種技能可以讓後衛們即便在面對歸位的防守球員時,依然能夠找到撕破防守的方法。今天,通過高位擋拆去得分甚至並不需要來回傳導,只要有一點點空間和還不錯的後撤步腳步,後衛就可以在防守球員撲上來之前投出三分球,掩護者也經常這麼幹。

“我也許會說,最容易對付的就是那些移動能力較弱的大個子,他們不得不選擇蹲坑的方式防擋拆,”利拉德說。“當你打擋拆的時候,他們並不能真正給你製造壓力。所以我會說蹲坑是沒機會的。這是最容易撕裂的防守,因爲對方就像是在乞求你,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機會。”

在錯誤的時間面對一個名錯誤的擋拆持球手,蹲坑防守會從優勢變成劣勢,它需要防守端更多的靈活性。

“到了某一個點的時候,如果你不換防或者沒有能力換防,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煩,”籃網助理教練丹東尼說。

近些年記憶中防擋拆最好的陣容就是勇士的死亡五小,他們讓6尺6的德拉蒙德-格林出任中鋒,因爲他們的無限換防能力,他們不會讓對手鑽一點空子。2015-2019年,勇士連續5次總決賽之旅,當格林出任中鋒時,勇士的換防比例達到驚人的38%。

就像勇士的傳統中鋒在死亡五小中被格林取代,即使是最好的防守中鋒也會發現,當球隊覺得無限換防時,他們很難留在場上。

東部決賽第一場就是這樣,特雷-楊利用拋投不斷制裁雄鹿的蹲坑,布登霍爾澤教練在第四節撤下了最佳防守二陣的大洛佩茲,讓字母哥成爲球隊場上最高的球員,這樣他們就可以做無限換防,逼楊去打一對一。

單打回來了?!

我們會把單打和90年代的比賽風格聯繫在一起,而單打隨後會被擋拆所取代。然而,就像90年代的風潮一樣,單打現在又回來了。自2013-14賽季有了攝像頭追蹤技術以來,每個賽季每回合的單打數量在增加,而這也是高位擋拆所引發的效應,通過轉換的方式而實現。

因爲換防,擋拆持球手無法通過擋拆配合得到機會,所以進攻就被迫進入單打模式,只不過,換防之後,相比初始防守人,持球手面對的會是能力較弱的防守球員。

面對換防,進攻球員就像是在點菜,無論他是選擇一名移動較弱的大個子,還是挑一個防守較弱的外線球員(想想2020年季後賽首輪東契奇挑選快船的路威吧),思路就是選一個防守差的球員,讓他對位的人過來做掩護,這樣一來持球手相當於找到了他最希望看到的對位,然後就開始進入單打模式了。在NBA,這種打法有個術語叫做“點名”,就像是在說,“我們想點那一名防守球員呢?”

一旦他找到了受害者,擋拆此刻就會把單打作爲他的武器。十年前,單打被視爲自私或者缺乏創造力,而在擋拆大行其道的今天,它卻成了典範。

三分盛行並不僅僅是因爲數據分析?

過去十年,三分爆炸是NBA最顯著的趨勢,但三分革命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部分原因?你猜對了,高位擋拆。

“觸發三分爆炸的一個原因就是擋拆之後的突破,”活塞主帥德韋恩-凱西說。“空間被拉大,防線被拉長了。”

因爲持球手的能力比以往更強,規則也在鼓勵進攻端的移動,所以防守擋拆需要更多的協防。如果有三名射手在三分線外鋪開,那麼協防就一定是從外線而來,這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名射手會得到空位三分的機會。

太陽當年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然後最大化了納什和小斯的能力,讓馬里昂打大前鋒而不是小前鋒,讓兩名射手(2004-05賽季通常是喬-約翰遜和昆汀-理查德森)去拉開空間。

“我不是傳統的中鋒,我也不想打5號位,”小斯說。“但我尊重丹東尼的決定,我同意那麼打。馬里昂變成了大前鋒,他也不想打4號位,但他也尊重丹東尼的決定。我們都接受了,然後它發揮出功效了。我認爲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速度和敏捷性去針對防守球員,這幫了我們很多。”

丹東尼當時感慨沒有數據支持他的打法,之後NBA進入數據分析時代,發現了三分球的價值,其他球隊都開始效仿。但在2004-05賽季,三分投籃最多的球隊正是太陽和超音速,他們也是打擋拆最多的球隊。

*****

新年到來前的兩天,在巴克萊中心,特雷-楊面對籃網,那是納什作爲主帥執教的第四場比賽,楊在擋拆之後的急停讓追着他跑的籃網球員備受折磨,第二節,籃網後衛沙梅特在擠過老鷹內線費爾南多後追尾了楊,第四節雙方分差只有2分時,楊在突破之後又一次急停,這回歐文成了犧牲品。

就好像上了癮似的,楊在下一回合故技重施,這一回上當的是卡巴羅,他又從後面撞上了楊。

“你不能往後退啊!”在楊執行他當天第13和第14次罰球時,納什在邊線對着他嚷嚷起來,然後這位菜鳥主帥又轉向當值裁判:“你不能這樣吹啊,這就不是籃球,這就不是在打籃球!”

看着自己兒時的偶像因爲自己利用比賽規則獲利而抱怨起來,楊開始得意的笑了,他後來說:“我敢打賭,如果我是爲納什打球,那他肯定很高興。”

6月中旬,NBA競賽委員會開會討論如何防止楊這樣的球員通過身體的後移或側移來製造身體接觸。而這只是最近我們對NBA籃球愛恨交織的另一種反應。

高位擋拆是一種整體的體系,它把所有的一切都吸進它的軌道。無法執行它的後衛在進攻端必然受限,而任何無法防守它的大個子在關鍵時刻會被棄用。打高位擋拆的能力越強,他們的外線投籃就越高效。而在高位擋拆開啓的時候,防守方能更好地阻止它,那麼其他防守位置就越不容易被暴露。

從真正意義上來說,高位擋拆是被球員賦能,對於那些最具創造力的得分手來說,無需教練的佈置,他們就能開啓進攻。夾擊、延誤、口袋傳球、找錯位以及造犯規也是如此,以及圍繞持球手搭配射手的建隊策略,空間4號位的增多和拋投,這是一套包羅萬象的體系。

就像納什所說的,“一切都關乎擋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