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德國政府說沒錢,170億美元超級對撞機遇挑戰
6月7日(星期五)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1、研究人員提出建立“證據庫”以找到應對氣候變化最佳方式
研究人員正在制定一項大膽的計劃,旨在解決氣候科學中最緊迫的挑戰之一: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有效方法。如果計劃實現,研究人員和人工智能(AI)將共同建立一個證據綜合庫,以揭示各種政策在減排或幫助社會適應全球變暖方面的效果。
過去三十年裡,世界各國已出臺了數千項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從碳稅到推廣電動汽車。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種方法效果最好。證據庫將填補這一空白,幫助各國政府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將對這一設想進行科學評估,評估結果計劃於2029年發佈。下週在柏林召開的氣候解決方案峰會(What Works Climate Solutions Summit)上,將首次召集氣候、政策和證據綜合方面的專家討論這一想法。
IPCC主席吉姆·斯基(Jim Skea)對這次峰會和證據庫的想法充滿熱情。他說,各國政府正在要求IPCC在下一個週期中爲氣候政策和行動提供更多指導,“以證據爲基礎的干預方法與這一目標完全一致”。
但一些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爲,儘管這一努力很重要,但它有可能“忽略一些最重要的氣候政策制定方法”。
2、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資170億美元的超級對撞機受到質疑
在德國政府表示該項目負擔不起之後,91公里長的歐洲粒子加速器計劃面臨嚴峻挑戰。
位於瑞士日內瓦郊外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已經開始對其“未來環形對撞機”(Future Circular Collider,FCC)的第一階段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這一階段被稱爲FCC-ee,將涉及建立一臺將電子與反電子碰撞在一起的機器,預計到本世紀40年代中期完成,可能耗資約150億瑞士法郎(170億美元)。CERN在今年2月份表示,該研究的初始階段側重於技術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但在最近於德國波恩舉行的粒子物理學家研討會上,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的一位官員表示,德國已經每年向CERN提供2.67億歐元(約合2.9億美元),約佔該實驗室預算20%的資金,無法承擔更多支出。
BMBF的一位發言人告訴《自然》雜誌,FCC-ee的初步成本估計“受到大量不確定性的影響,其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其融資計劃非常模糊,需要外部合作伙伴的高度承諾,目前既沒有保證,也沒有前景。鑑於這些條件,德國目前無法支持爲該項目提供資金。”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美國公衆在社交媒體上對核能態度積極,但仍有擔憂
根據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對X平臺上30萬個帖子的分析,美國公衆對核能的態度總體積極,但對核能相關的廢物、成本和安全問題的擔憂依然存在。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可再生能源與可持續能源評論》(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上。研究的通訊作者表示:“瞭解和解決公衆對核能的看法,對於實現向清潔能源的公正過渡至關重要。”
在30萬個定位在美國的核能相關帖子中,約50%表達了中性情緒,即不支持也不反對使用核技術;30%的帖子持積極態度;而23%的帖子表現出消極情緒。按州劃分,50個州中有48個州的積極情緒佔比更高,全國平均積極情緒爲54%。
當帖子涉及科技主題時,往往會激發積極情緒。用戶認爲,創新使核能更安全、更可靠、更經濟,並指出核能的高能量密度和全天候運行的能力。積極評價還強調了核能創造就業機會和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必要性。
負面情緒主要集中在廢物、成本和安全隱患方面。用戶對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表示擔憂,指出廢物在數千年內仍然是危險的,且處理具有挑戰性。
2、一個突破性的發現——利用蛋殼廢料回收稀土元素
來自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自然科學學院和愛爾蘭應用地球科學研究中心(iCRAG)的研究團隊取得了一項突破性發現,可能對稀土元素的可持續回收產生重大影響。研究發現,不起眼的蛋殼廢料可以從水中回收稀土元素,爲提取稀土元素提供了一種新的、環保的方法。這一發現發表在國際期刊《ACS Omega》上。
稀土元素在綠色能源技術中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所使用的技術。儘管需求增加,但供應相對短缺。因此,科學家必須找到從環境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新方法——尤其是可持續的方法,目前的方法往往有害環境。
研究人員發現,蛋殼中的碳酸鈣可以有效吸收和分離稀土元素。他們將蛋殼置於含有稀土元素的溶液中,溫度範圍從25°C到205°C,最長放置三個月。結果表明,這些元素可以沿着方解石邊界和有機基質擴散進入蛋殼,並在更高溫度下在蛋殼表面形成新礦物質。
這種創新方法表明,廢棄蛋殼可以被重新利用爲一種低成本、環保的材料,以幫助滿足日益增長的稀土元素需求。隨着時間的推移,蛋殼會在其結構中捕獲不同的稀土元素。
論文的主要作者表示:“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廢物的潛在創新用途,不僅爲稀土元素回收提供了可持續解決方案,還符合循環經濟和廢物增值的原則。”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新冠疫情爆發後,西方國家超額死亡率連續三年居高不下
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西方國家的超額死亡率連續三年居高不下。這是根據6月3日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英國醫學雜誌公共健康》(BMJ Public Health)上的對47個國家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採取了各種遏制措施,並且有了新冠疫苗,但連續幾年的高死亡率仍然引起了“嚴重的擔憂”。他們呼籲各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徹底調查根本原因。
分析涵蓋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47個國家的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超出了正常預期。
研究人員採用了“Karlinsky和Kobak”估計模型的統計方法,對比了特定國家2015年至2019年的歷史死亡數據,並考慮了由於人口結構變化而導致的季節性變化和年度死亡趨勢。
在分析的國家中,超額死亡總人數爲3098456人。2020年有41個國家(佔87%)、2021年有42個國家(佔89%)和2022年有43個國家(佔91%)報告了超額死亡。
2、搭載AI技術衛星將發現森林火災速度提高500倍
澳大利亞南澳大學領導的一個項目使用了先進的機載人工智能(AI)技術,爲該國南澳州的第一顆立方體衛星Kanyini開發了一種節能的早期火災煙霧探測系統。
傳統上,地球觀測衛星沒有機載處理能力,無法實時分析從太空捕獲的複雜地球圖像。研究人員通過建立一個輕量級的人工智能模型來克服這一問題,該模型可以在立方體衛星有限的機載處理、功耗和數據存儲限制下檢測煙霧。
與地面處理高光譜衛星圖像以探測火災相比,人工智能機載模型將下行數據量減少到原始尺寸的16%,同時能量消耗減少了69%。
人工智能機載模型檢測火災煙霧的速度比傳統的地面處理快500倍。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表明,與傳統的地面處理相比,機載人工智能有顯著的好處。這不僅在發生森林大火時是無價的,還可以作爲其他自然災害的早期預警系統。”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IEEE應用地球與遙感專題選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and Remote Sensing)上發表了他們實驗的細節。(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