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塗鴉,被譽“中國畢加索”,個展開到北京,專家:看不懂,建議回家種地

他是畫癡,默默守着初心,

做成了真正的自己。

6歲他第一次塗鴉,收到的是周圍人無情的嘲笑,30多年來他“不務正業”,揶揄諷刺更是從沒斷過。

如今他不僅用畫作震撼世人,作品被一搶而空,還在北京開了個展。

他就是熊慶華,一個湖北仙桃市永長河村的農民,家裡曾有30多畝地,衣食無憂。

父親更是個能人,尤善木工,卻從未想過兒子把自己做木工那點與藝術沾邊的基因,全遺傳了去,並且成倍地發揚光大。

6歲的時候,慶華就抓起筆開始塗鴉,誰知畫完被人一頓嘲笑,小小的他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不過也正是從那一刻起,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比書上畫得好”。

有點零花錢就攢着買小人書,回家後就在廢紙上照着畫,等到上初中時,老師看了他描摹的一棵樹,竟脫口而出“你會是個偉大的畫家”。

誰知這位只對美術有感的“畫家”,其他功課門門不及格,“我天生不喜歡學校這種地方,每天都是在父母的棍棒威脅下哭哭啼啼去上學。”

因此上學期間他經常曠課,跑到稍富裕人家的門口,偷瞄人家掛着的中堂畫,經常不知不覺地傻乎乎半天站在那。

1992年16歲的叛逆年華,他不顧家人反對,輟學了,在家放牛、種地,幫着養魚,活一忙完就鑽進他用雜物間改造的破舊畫室,畫些山石花鳥畫。

村裡人不久開始風言風語,但他還年輕,什麼都不怕。

攢點錢就騎上自行車,穿過5個鎮子,80多里路,就爲了去市區買點畫筆、畫布,買本“畢加索”。

來回一趟四五個小時,累得腿腳痠麻,並且暗暗發誓下回再也不去了,但只要錢一攢夠,他就又跨上那輛咣噹咣噹響的破車子。

實在沒錢買畫布的時候,就乾脆在牆上畫。

過了幾年村民對他的“愛好”,越發不能理解。

“你是獨子,是頂樑柱,即便不能光宗耀祖,也不能拖累父母啊,年紀輕輕,天天畫畫,像個什麼樣子?”

不僅如此,還連着他父親一塊“教訓”:“你說你不抽菸、不打牌,人又這麼能幹,偏偏養了個不知道掙錢,天天畫畫的兒子,將來可怎麼辦吶!”

慶華少言寡語,對這些閒言碎語從來不管,母親聽多了這些“好言相勸”難免焦慮,但他的父親卻偷偷給他買書買顏料,相信他將來能成個“手藝人”。

農活一完,熊慶華就窩在畫室不出來。湖北平原的冬天滴水成冰,他戴着露指頭的手套,僵了搓一搓手,繼續畫。

夏天畫室又像個蒸籠,在畫板前能熱出一身痱子,他也不捨得出去吹吹風。

“被他爺孃徹底寵壞啦,玩物喪志!”

80年代在農村種地尚能贏得尊重,90年代人們紛紛開始下海,21世紀初風潮更勝,此時28歲的慶華,孩子已經4歲,空有個畫室堆了2米多高的畫,口袋卻沒什麼錢。

熊慶華《牛的一生》

老婆雖然支持熊慶華畫畫,但耐不住經年累月的“沒米下鍋”,眼看孩子長大開銷增大,老婆提出希望他能像其他村民一樣,外出打工。

各種創富傳奇的影響,加之沉重的生活壓力,他順應了人們的心意:外出打工!

跑到深圳,跟着“熱心人”去了職介所,交了150元押金,被騙光了所有積蓄,那時候的房租也才3塊錢一天而已。

熊慶華《迷路》

迫不得已在老鄉的幫助下,進了流水線,在流水線上剝五金產品的金屬毛邊,剝一個一分錢。

一天重複幾千上萬次的動作,讓他窒息,幹了三天,熊慶華不幹了,“我對我老婆說即使餓死,也永遠不在這種流水線上班。”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他無所依避,漂了一個月逃回了家裡。“大城市的繁華對我沒任何吸引力,讓我感受最深的只有兩個字:噪音。”

熊慶華《搗蛋鬼1》

可回到老家,現實的壓力無處逃遁,妻子吼了他兩句後,自己也嚎啕大哭。從那一刻熊慶華就堅定要做一番成就給他們看看。“當時我的心越來越硬···”

歸家的他像個落魄的失敗者,他有些不甘心,兩年後重整旗鼓來到大芬村,夢想在這裡當個美工。

熊慶華《越》

誰知又碰了一鼻子灰,“我們這裡需要的是商品,不是原創藝術!”

這個“失敗者”再次鎩羽而歸,回鎮上做起了送奶工,早上工作兩三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畫畫了。

熊慶華 《買賣》

有時他像瘋子一樣晝夜不停地畫,“好像這個周圍世界排斥我,我就得以兩倍排斥它,然後用一種暴跳如雷的形式進行發泄。”

在與世隔絕的畫室裡修煉,他的畫越畫越“變態”,他要求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有創造力,有好玩的新的地方,否則寧肯撕掉重畫。

畫了撕,撕了畫,就這樣一次次地打破重組再創造,孤獨地自我探索。

直到18年後,他的初中同學過年串門走進他的畫室,簡陋殘破的雜物間裡,堆的全是畫。

同學知道他愛畫畫,但沒想到畢業18年了,他仍舊在畫。

熊慶華《桑葚成熟時》

在一個從來沒人談論畫的地方,在鄉親們的不解和嘲諷裡,在無人支持的窘境中,他畫了滿滿一屋子。

同學徹底被這個“瘋子”和他的畫征服、打動,並把這些畫作一張張拍下來,傳到網上發了個帖子,誰知網友也徹底被這個“瘋子”震驚。

熊慶華《倒影》

累計幾百萬的點擊,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收藏家、藝術機構紛紛找上門,只爲求得他一幅作品。畫作價格也水漲船高,從一千都沒人要,到賣出7萬的價格被新聞報道。

34歲,他終於有了展露頭角的機會,但過往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品味。

如今,熊慶華不僅在北京開了個展,還被譽爲“中國畢加索”。

開展當天,衆多知名藝術家到場支持

現在的慶華經濟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對物質卻並不敏感,依舊不修邊幅布衣布鞋,拒絕了衆多高大上的邀請,選擇待在農村,用繪畫跟沉默寡言的自己和世界溝通。

“其實很多人都有天賦,但卻屈從於短期的經濟效益,選擇了放棄。”

“畫畫是我窮日子裡的遊戲,我從沒指望過換取什麼,但心裡卻一直記着:一定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

熊慶華

來源全球藝術精選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