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跑全馬引熱議,未成年人跑全馬有健康風險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詩霞)12月1日,在江西上饒婺源縣舉辦的一場馬拉松賽事中,“父親因體力不支放棄比賽,讓其6歲女兒獨自參加比賽”引發熱議。12月3日下午,賽事組委會表示將對涉事選手做出取消比賽成績、禁賽三年的處罰。
“未成年人的身體發育還不完全,這時候參加馬拉松,有可能面臨骨折、骨裂等風險。”12月3日,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創新中心教授郭建軍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瞭解到,馬拉松參賽選手的年齡限制有明確規定。據《中國田徑協會路跑管理文件彙編(2023)發佈》,馬拉松及以上距離,參賽者須在比賽當年滿20週歲;半程馬拉松參賽者須在比賽當年滿16週歲。10公里以下項目,13週歲以下未成年人蔘賽需老師或家長陪跑。
爲何20歲是跑馬拉松的“分水嶺”?“二十歲之後,個體發育基本完成,肌肉量也達到了較好的狀態,不容易出現運動風險。”郭建軍進一步解釋,人在跑步過程中,會受到地面對身體的衝擊力,肌肉是重要的緩衝器。馬拉松這樣的耐力項目會引起肌肉疲勞,緩衝力下降甚至消失,最終導致骨骼受到衝擊。對處於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骨骼生長板受到破壞會影響其發育。
“跑馬拉松時會體溫升高。由於兒童青少年體溫調節能力較差,高溫會影響其身體多方面的機能。加之兒童心臟的發育還不充分,也有潛在風險。而且像馬拉松這樣的集體活動易有緊急情況出現,社會化程度低的孩子也缺乏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12月3日,北京世紀壇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陳雪麗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
郭建軍表示,比起馬拉松這樣需要耐力的高強度運動,未成年人更適合參加高強度間歇運動,如短距離衝刺等。如果未成年人在父母陪同下參加了長距離跑步活動,家長需要在未來兩週內密切觀察孩子的睡眠情況,有無關節疼痛,以排除劇烈運動帶來的不良影響。
“運動是生命健康的要素,不能讓不科學的運動過早損害孩子健康。在身體發育完成前,應該更多發展基本的動作技能,比如跳躍、投擲等。在不同的年齡段從事不同的運動,有利於讓孩子形成終身熱愛運動的習慣。”郭建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