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大戰比卡超:香港明日大嶼爭議,引爆樑振英與李家超的兩代特首吵架
香港兩代特首——樑振英、李家超,因填海造陸的土地政策而隔空交火。 圖/美聯社、路透社
【2024. 11. 5 香港】
689大戰比卡超:香港明日大嶼爭議,引爆樑振英與李家超的兩代特首吵架
「外號689的前特首,槓上人稱比卡超的現任特首...。」香港前特首樑振英從2024年10月底至11月初之間,接連在Facebook發文批評香港的「新開發區」計劃——香港土地面積極爲有限,港府的土地發展計劃內容便是「明日大嶼願景」的填海造陸,多年來在香港社會爭論不斷。而樑振英發文的重點在於造地恐怕導致日後地價因供應量增加而下跌,而賣地是港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加之填海成本高昂,持續造地恐怕使香港現已超過2,000億港元的財政赤字繼續惡化。現任特首李家超則認爲,造地不足纔會令地價房價失控,兩代特首隔空交火——在特首人選受中國政府高度干預的香港,這番場面實屬罕見。
香港自2019年以來漸失過去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2020年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大量港人出走,外資企業也逐步縮減在港業務,緊接而來的疫情更對香港經濟造成嚴重打擊。即使在疫情後全球各地經濟開始復甦,香港卻未能走出困境,房價下跌、零售業表現不佳、旅遊不振等等因素都讓香港經濟前景不樂觀、港府頭大。
位於大嶼山東涌的住宅大樓。 圖/法新社
▌港府的2,260億港元半年財政赤字
而經過選舉制度修改、清除掉立法會內民主派聲音之後,2022年上臺的現任特首李家超呼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口號,喊出的「由治及興」,顯得相當諷刺——單就房地產來看,根據《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資料,從2019年起,香港的房地產(住宅加上商業地產)價值已經蒸發至少2.1兆港元;單論私人住宅,依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的數據,2024年7月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連3個月下挫,創下2016年9月以來的新低。
港府也面臨了財務赤字,截至2024年9月30日,港府在2024財政年度的頭6個月收入1,176億港元,支出3,607億港元,嚴重入不敷出;即使發債獲得249億港元,但另有78億港元的到期債券要償付,整體財政赤字高達2,260億港元。財政儲備跌到5,086億港元——本財政年度開始時的儲備是7,346億港元,等於半年內港府消耗掉了30%的財政儲備。
香港政府其中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是賣地,然而2024年賣地收入只達到預算目標的11.3%,而就在此時機,前特首樑振英(因以689票的低票當選特首,故被稱689)在Facebook上對準土地政策「隔空開火」向着李家超(因名字的粵語讀音和港譯皮卡丘的「比卡超」相近,而成綽號)而來。
樑振英在香港被稱做689,來源爲諷刺樑振英在2012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中得票689,亦諷刺其「冇柒用」(一無是處之意,6、8、9數字序列中沒有7)。之後2016臺灣總統選舉,蔡英文以超過689萬票當選,該數字也被港人用來諷刺樑振英的得票比蔡英文足足少了超過一萬倍。圖爲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在香港政府中央大樓旁高舉樑振英肖像的抗爭者。 圖/路透社
▌樑振英以「土地供需」開炮
樑振英首先在10月24號以「慎防供過於求」發文,他指出目前香港土地和房屋供應確實仍然短缺,但未來的需求並不是無窮無盡,若未來土地房屋供過於求,價格就會下跌,考量過去2、3年的經濟問題已經造成房地產需求下跌,加上過去10年的造地計劃開始見效,使得房價下跌幅度更大,政府還要設法救市。
樑振英又質疑,香港已經被規劃了許多新開發區,和現有建成區之間也劃出不少鐵路、公路,但未來有這麼多需求嗎?雖然供應增加、房價下跌是好事,「但衍生的負資產問題、金融問題和政府財政問題可以如何應對?」他更指出,新開發區的地價收入下跌、填海工程造價和收地賠償越來越高,「新界東北可能是香港最後一個政府有錢賺的開發區」,之後新的開發區和配套的公路、鐵路恐怕都將入不敷出、需要政府進行補貼,勢必造成政府財政的重大和結構性改變。
在樑振英的發文中所提的新開發區、造地、填海等等,被《明報》專欄「李先知」引述港府官員觀點,解讀爲針對「交椅洲填海計劃」而來——交椅洲填海計劃是香港政府的「明日大嶼願景」內容之一,「明日大嶼」是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提出的發展計劃,要將赤𫚭角香港國際機場所在地大嶼山附近的交椅洲、喜靈洲等區域分階段進行填海、興建人工島,以及建造、升級周邊的道路工程。
交椅洲填海計劃原訂2025年啓動,但已經押後到2027年,延後的考量因素包括房市供應的政府財政狀況。在樑振英發文之後,李家超10月29日做出迴應,他表示,經驗顯示造地不足會導致供應不足、房價失控和民衆購屋困難等問題,而造地動輒耗時數年,過去在2000年代港府曾經停止造地卻造成「不理想」後果。他以「把多餘的錢放在銀行」來類比造地,認爲不斷造地才能讓港府在有需要時推出新的土地或成爲土地儲備,並指出土地供應主導權「一定要在政府手上」,才能照顧民衆需求。
「明日大嶼」是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提出的發展計劃,要將赤𫚭角香港國際機場所在地大嶼山附近的交椅洲、喜靈洲等區域分階段進行填海、興建人工島。 圖/維基共享
▌李家超迴應後,樑振英繼續追打
不過李家超迴應之後,樑振英又在10月30日、31日、11月1日接連發文,先是以「煲糖水」比喻土地和房屋供需來回擊李家超說法,他寫下:「煲糖水一定要放糖,但糖是不是越多越好?越早買越好?一家人經常煲糖水,廚房要儲十斤糖嗎?」指出必須拿捏供應量問題。
在10月31日的發文,樑振英談英國政府發佈的財政年度預算宣告要大幅加稅400億英鎊,爲的是填補220英鎊的「財政黑洞」,接着話鋒一轉,指桑罵槐地提起香港,表示換算英國和香港的人口比例,英國的「財政黑洞」大概等於香港的240億港元——言下之意,針對的便是香港的2,260億港元巨大財政赤字。
隔日的11月1日,樑振英又發文指出,香港土地開發成本高昂,同時賣地又是港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依然強調新開發區的昂貴,繼續開發更多土地的話,不只要投入更多公共財政,還使土地賣價越來越低。他又呼應自己前一天的發文,詢問:「連續幾年赤字,要像英國一樣,大幅加稅嗎?」
香港特首人選的產生,一直都受中國政府高度干預,2021年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更等於直接受中國政府控制,因此兩代特首這般隔空交火的情景實屬罕見;另一方面,大嶼山開發的填海造陸是香港政府多年來推行的計劃,樑振英任內的2014年1月,他也曾公佈「東大嶼都會」計劃,要開發大嶼山東部水域和鄰近地區,3月港府便在沒有進行任何公共諮詢的情況下,向立法會申請超過2億港元的研究撥款,後來因巨大爭議纔在11月撤回申請。
到林鄭月娥接任樑振英之後,2018年10月她發佈「明日大嶼願景」,繼續研究及推動填海造陸計劃,當中包括「東大嶼都會」。而明日大嶼出於高昂造價的財政原因、日後的效益問題以及環境問題等等,在香港社會高度爭議。
2018年,反對明日大嶼填海計劃的香港抗爭者。 圖/路透社
▌劉德華支持明日大嶼惹爭議,被香港人戲稱「填海華」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當時,港星劉德華爲建制派智庫「團結香港基金」(由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成立)一部支持東大嶼人工島方案的短片配音,片中劉德華先盛讚1980、90年代的香港高速發展,又開始細數當今香港房價昂貴、擁擠等問題,並將這些問題的原因都歸結到「土地短缺」,其後就開始鼓吹「東大嶼人工島」建成之後能夠帶來新的希望。
短片一出,許多香港民衆對劉德華大感失望與憤怒,原本備受歡迎的他有「民間特首」的稱號,之後港人就改口稱他「填海華」,且劉德華本是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保育大使、公開呼籲愛護海豚,卻轉向支持填海計劃,顯得無比諷刺。
事實上明日大嶼也被香港輿論質疑是港珠澳大橋一類的「大白象工程」(造價昂貴但實際效用低落),且工程大多發包中國廠商或採購中國物料,對中國來說能夠消化掉過剩的生產量能,對香港來說卻是賠上公共財政。
不過,樑振英在卸任特首之後,目前的身分是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在中國的地位其實是比李家超更高,爲何他會突然公開抨擊現任港府的土地政策呢?一方面,從樑振英的字裡行間,可以察覺他對李家超不以爲然——李家超是警察出身,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因鎮壓抗爭者而「大出風頭」(當時他是保安局長),菁英文官出身的樑振英顯然看輕李家超。
另一方面,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受媒體採訪時分析,香港土地開發背後還有中港融合、利益輸送等政治任務,樑振英與李家超交鋒的背後重點,其實並不是香港的土地使用或房屋供需,而仍是港府的政治任務,「如果政治任務傷到特區政府的經濟和財政儲備,甚至年年赤字,可能令到政府本身,維持不到基本的社會服務,作爲前特首企(站)出來批評李家超,其實都是一個很合理的做法。」而如果之後樑振英攻擊李家超變成常態,則其對李家超餘下任期可能產生的影響,會是新的可觀察點。
港珠澳大橋。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