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羅瑞卿兒子“失蹤”,張愛萍來核基地尋找:怎麼不給你爸寫信

1964年,在一次總參會議結束後,羅瑞卿笑着和大家嘮起家常。

有人好奇地問他:“你兒子去哪個部隊工作了?怎麼好久沒見他了?”

羅瑞卿嘆口氣道:“我也不清楚,他都‘失蹤’大半年啦!”

一旁的張愛萍將這件事放在了心上。

過了幾天,他來到核基地,找到了正在忙碌的羅箭,問道:“你怎麼不給你爸爸寫封信?”

羅箭究竟在從事什麼工作?他又爲何不給父親寫信呢?

“失蹤”的羅箭

1964年的一天,總參會議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羅瑞卿見到了許多年不見的老戰友。

會議結束後,他提議讓大家一起留下來,到他家吃頓便飯。這時,其中一個戰友問道:“小青現在怎麼樣?好久沒見他了,他現在在哪個部隊工作?”

“小青”是羅瑞卿兒子羅箭的小名。他出生在延安,是靠着所有革命同志共同撫養長大的。衆人一直將他當作自己的孩子對待。

羅瑞卿聽後故作苦惱地嘆了口氣道:“誰知道這小子跑哪去了?半年前就留了一句‘有緊急任務,歸期未定’,就再也沒回過家了。”

“到今天爲止,都已經‘失蹤’大半年了!”

衆人聽後紛紛擔心起來,但見他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又感到奇怪。哪有兒子“失蹤”,當父親的還笑得這麼開心的?

衆人當即猜到,羅箭或許是去執行什麼保密任務了,羅瑞卿知道一些內情。

大家當即沒再細問,之後便一起結伴到羅瑞卿家吃飯了。但一向耿直的張愛萍卻聽到了心裡,他誤以爲羅瑞卿真在爲找不到兒子而發愁呢!

過了兩天,張愛萍來到馬蘭核基地視察工作。等忙完後,他開始在人羣中搜尋起來。

不一會兒,他便找到了一個穿着防護服,戴着口罩的高大身影。他一眼就認出,這人就是羅瑞卿的兒子羅箭。

他當即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羅箭一擡頭,發現是首長,連忙停下手中的工作,敬了一禮道:“首長好!”

張愛萍笑着說:“聽說你成中尉了啊,幹得不錯啊!就是瘦了點,平時別總是顧着工作,忘記吃飯啊!”

兩人嘮了幾句家常後,張愛萍又說道:“我這次來,除了視察基地,還是專門過來看看你。”

“你父親現在找你找得很急,你怎麼也不知道給他寫封信啊?”

羅箭卻搖搖頭道:“咱們的工作可是絕對保密的,怎麼能隨便和家人聯繫呢?”

張愛萍卻道:“你不提你在哪裡,在幹什麼工作不就得了?給你爸爸報個平安。”

但羅箭依然拒絕道:“大家都沒寫信,連周總理都要嚴格執行,我怎麼能是例外呢?”

“而且我覺得我爸爸應該知道我在哪裡,在幹什麼,所以不用擔心。”

他猜得沒錯。羅瑞卿當時是國防工業的專委辦公室主任,協助周總理主抓核武器研發工作。

對於核工業的內部工作,他當然全都知情。而從事原子能專業的兒子,突然在這個關鍵節點“消失”,隨便想想也能猜到他究竟去了哪裡。

而他所說的“兒子已經失蹤大半年了”,其實也是一句明知故問的玩笑話。

張愛萍恍然大悟,他不禁笑道:“你們父子倆倒是心有靈犀,我倒成了‘多管閒事’的了!”

說罷,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10月16日,我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

張愛萍、羅箭等一衆開國將帥和科研人員們齊聚在白雲崗指揮所,參觀了試爆的全過程。

巨大的蘑菇雲升空後,觀察所傳出了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羅箭喜極而泣,他激動地總結着各類數據,得出最終結論:“我國的第一枚原子彈的當量,與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的那枚相當。”

消息一出,瞬間轟動了全國。這意味着我國徹底告別了那個“軍事弱國”的稱號,正式躋身軍事強國之列。

也正是因爲對原子彈研發作出了巨大貢獻,羅箭被國家授予三等功勳獎章。

這份喜報立即發送到了他在北京的家中,四方街鄰得知消息後,紛紛趕來慶賀。

羅瑞卿收到消息後,激動地笑起來:“好小子,竟然在悶聲幹大事,果然沒讓我失望!”

不久後,羅箭終於回到了闊別大半年的家中。提前得知消息的家人早早等在了門口。

羅箭本想將這半年的工作向父親做一下彙報,豈料羅瑞卿卻擺擺手說道:“先不談工作,你立了大功,我們要好好給你慶功!”

“走,我們去全聚德,爸爸請你好好吃一頓烤鴨!”

羅箭看到了父親眼中的驕傲與自豪,心中頓時涌出一片暖流。

當初他學原子能,立志要報效國家,其實都是因爲父親的影響。如今他取得成就,也離不開父親的教導啊!

言傳身教

1938年,羅箭在延安出生了。此時,羅瑞卿正擔任抗日軍政大學的副校長,每天協助毛主席工作。

由於太過忙碌,在兒子出生的前幾個月裡,他根本沒多少時間與孩子相處。兒子的小名“小青”,還是委託戰鬥人白戈同志取的。

在羅箭剛滿一歲時,他又臨危受命,率部東渡黃河深入敵後,創辦抗大分校。

直到五年後,他纔再次回到延安。由於父親的缺席,幼小的羅箭對這個父親十分陌生。

羅瑞卿雖然一心撲在國家和部隊上,但心裡其實一直都記掛着自己的孩子。

爲了和兒子拉近距離,他便總是抽空抱着兒子講以前戰鬥的故事。

在講到紅軍時期,他在保衛中央蘇區時被敵人的一顆子彈穿破頭顱,最後又是如何憑藉着頑強的毅力活下來,羅箭震驚不已。

隨着年齡越來越大,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他也明白了父親的革命信仰。

從那時起,他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像父親那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新中國成立後,羅箭終於開始接受正規教育。

在他填報大學志願時,羅瑞卿第一次給他提了建議:“我認爲,你去學數理化比較好。”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文化,爲國家打了一輩子仗。現在國家和平了,我們卻不知道該怎麼把國家建設得更好。”

“我想,現在最重要的是爲國家發展人才。毛主席說要科技興國,該怎麼打好‘科技’這場仗,還得靠你們這一代呀!”

就這樣,在父親的教誨下,羅箭決定報考原子能專業。他決心要爲國家研發出第一顆原子彈!

看到孩子們都要正式邁入社會了,羅瑞卿還將他們的名字改爲了“箭”、“宇”、“原”,期待他們能爲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壯大。

當時羅箭最想去的是陳賡將軍的哈軍工學院,但這個學校非常難考。

羅瑞卿便提前給他打好預防針:“我不會給你拉關係,以後考不考得上,能走到哪兒,都得靠你自己!”

就這樣,羅箭先去中科大讀了三年,然後又靠着自己的努力,轉到了哈軍工學院學習。

在學院裡,他曾聽過鄧稼先、于敏以及程開甲等人的課程。

在這些專家的教導下,羅箭的專業技能得到了質的飛躍,他也最終成爲國家的精英人才。

後來,他被調到新疆的核試驗基地工作,條件非常艱苦。

但羅瑞卿卻從來沒有提過讓他回北京。他說,越艱苦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要紮根在祖國最需的地方,爲國防事業做貢獻。

正是因爲有像羅瑞卿將軍這樣的革命先輩,國家纔會慢慢強大。他們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又將自己的使命和光榮傳統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他們的革命精神將永遠不會消逝,他們所留下來的紅色基因也會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