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中華女兒》上映,八女投江惹非議,一老漢痛斥:我親眼所見
1950年初,由東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中華女兒》正式上映,卻立即惹來一陣非議。
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導演凌子風、翟強決定拍攝一部以抗日戰爭爲題材的電影,一方面是讓人們銘記那段歷史,另一方面則是慶祝新中國的誕生。
而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就是東北抗日聯軍中包括冷雲、胡秀芝在內的8名女性戰士,在面對敵人步步緊逼、彈盡糧絕且突圍無望的絕境下,毅然決然投江的壯舉。
然而當電影上映後不久,卻收穫了很多不好的評價,有一些人認爲“八女投江”只不過是虛構的情節,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因爲不論是史料、亦或是地方縣誌上都沒有相關的記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甚至給這部電影的導演、演員寫信,大罵他們虛構歷史,信中所用詞彙極其粗鄙。
一時之間,《中華女兒》在各地的公映面臨前所未有的阻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作爲東北烈士紀念館管理員的大學生溫野從報紙上看到了這個爭議事件,心中便萌生出了一個看上去自不量力的念頭。
畢竟“八女投江”是發生在東北抗聯的事情,而且他也堅信這段歷史的真實性,溫野便想着要靠自己的努力,找到更充足的證據,讓那些居心叵測之人閉嘴。
可是,溫野翻遍了大量的檔案資料,也只找到了寥寥幾行的記錄,而且還是一名東北抗聯將領的日記內容,除此之外再無任何線索。
單靠如此蒼白的一段文字,說服力微乎其微,一籌莫展的溫野只能向紀念館的領導尋求幫助。
可當溫野說明來意之後,領導卻也只能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嘆息道:“我也沒有什麼資料了……”
聞聽此言,溫野顯得有些頹敗,但就在這時,領導建議他有時間可以到烏斯渾河渡口轉一轉,畢竟按照日記中的記載來看,那八位抗聯女戰士就是在那裡英勇就義的。
這倒給了溫野啓發,不久之後他便趁着休假的機會,跋涉200多公里來到了林口縣的烏斯渾河渡口。
當他站在岸邊看着眼前奔騰洶涌的河流時,一時間也犯了難,根本尋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
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溫野在與當地的一位老者閒談時,無意間透露出人們對於八女投江的質疑。
誰知那名白髮蒼蒼的莊稼漢竟當即暴跳如雷,扯着尖銳的嗓音叫喊道:“誰說這事是假的?那可是我親眼所見!”
聞聽此言,溫野心中自然欣喜若狂,只不過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後,他又忍不住打量了老者一眼,心中暗想他不會是說大話吧?
那麼,“八女投江”是否真有此事?
而那名老者是何身份,爲什麼他敢信誓旦旦地稱自己是見證者,甚至還要義憤填膺地打包票呢?
而在那段曲折艱辛的抗戰史中,究竟有怎樣不爲人知的故事呢?
在接下來的攀談中,溫野得知面前這位老者名叫王連財,就住在烏斯渾河旁邊的四合村,而且“八女”中的王惠民、郭桂琴與他同村,而且年紀相仿,對二人多多少少有些瞭解。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侵略者意識到,雖然加緊對中國關內地區的侵略十分重要,但同樣不能忽視對於關外、也就是東北地區抗日隊伍的包夾。
於是在1937年底到1938年初這段時間,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集結了5萬兵力,開始了針對黑龍江地區抗聯部隊的“三江省大討伐”。
那麼日本侵略者的此次軍事行動爲什麼稱作“三江省大討伐”呢?
原來,日本在1934年將“滿洲國”改稱呼爲“滿洲帝國”後,還特意將黑龍江省與吉林省的14個縣劃分出來,成立了所謂的“三江省”。
此時,東北抗聯進入有史以來最艱難的時期。
爲了打破敵人的包圍,抗聯第4軍、第5軍、第7軍、第8軍、第10軍合編爲第二路軍,在總指揮兼政委的周保中帶領下從依蘭縣向五常縣轉移。
要知道兩縣之間相隔將近百公里,而且交通要道上四處都是日寇設置的關卡、暗哨,第二路軍經歷了與敵人幾十場的廝殺,才艱難地抵達了尚志縣樓山鎮。
此時的抗聯將士們已經瀕臨彈盡糧絕的境地,如果不就地補充物資,恐怕大傢伙就要拿着長矛、大刀和敵人廝殺。
作爲總指揮的周保中此時也陷入艱難的抉擇中。
樓山鎮有日寇和僞軍的重兵把守,如果打這場仗的話恐怕傷亡太大、還會拖延部隊轉移的時間。可樓山鎮據點雖然易守難攻,可裡邊的物資可是極其充沛,足夠全軍維持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一番內心掙扎之後,周保中最終下達命令:“攻打樓山鎮據點,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鬥”。
經過激烈的拼殺,抗聯將士們雖然殲滅了樓山鎮的頑敵,但同樣也驚動了周邊其他據點的日僞軍,此刻正快馬加鞭朝着樓山鎮趕來。
無奈之下,周保中只好將第二路軍化整爲零,以師爲單位分散轉移。
而抗聯第二路軍第5軍1師在這個過程中,又幾次與敵人交手,導致原本就不滿編的隊伍又嚴重減員,當他們抵達烏斯渾河西岸一個名叫徐家屯的地方時,只剩下100多個人,其中還有三成以上的傷員。
看着將士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的模樣,師長關書範竟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下來。
他從加入抗聯以來,還從沒吃過這個大的虧,眼下巨大的挫折讓他本就緊繃的神經幾近崩潰。
而此時,身爲婦女團指導員的冷雲站了出來,她指着身後的另外七名女戰士說道:“虧你們還是爺們兒,我們婦女團現如今就剩八個人了,不也沒有哭哭啼啼的嗎?”
聽到這番話,關書範這纔回過神來,眼下籌劃接下來的路程更重要,於是便指着面前的烏斯渾河說道:“大家在這裡休息一晚,明天一早過河到東岸去”。
由於連日的急行軍,抗聯將士們只能風餐露宿,吃的飯、喝的水都是涼的,而且前兩天又下了場大雨,大家身上的衣服都潮溼發黴了。
而現如今終於能歇息一夜,大家便着急忙慌地在樹林子裡撿了幾捆木柴,又從河裡抓了一些魚,準備生起篝火燉魚湯喝暖暖身子,順帶再烤一烤衣服。
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大家圍坐在篝火旁取暖的時候,他們的一舉一動卻被潛藏在暗處的一名漢奸看得一清二楚。
此人名叫葛海祿,早先也曾是抗聯的一員,後來由於吃不了苦,再加上耐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他便投靠了日本人。
當他遠遠地望見河岸邊,一百多號身穿熟悉的抗聯軍裝的人們就地紮營時,立馬意識到這是一份天大的功勞。
爲了不打草驚蛇,他悄悄地挪動着步子,連夜趕到距離烏斯渾河渡口大約20裡的祥子溝村,向駐紮在此處的日軍小隊彙報。
當他們聽說有一百多名抗聯戰士後,這支小隊的隊長喬木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當即派人取來電臺,向頂頭上司熊木大佐彙報、並請求支援。
第二天凌晨,天還沒亮,熊木大佐便親自帶着近千人來到了祥子溝村與喬木隊長會合,並在葛海祿的引領下來到了烏斯渾河渡口。
僅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日僞軍便完成了對抗聯第一師的包圍。
恰巧這個時候,警惕的冷雲發現了不遠處的風吹草動,便趁着夜色的掩護潛入一處灌木叢,猛地發現了早已設好埋伏的日軍。
見到如此情形,冷雲趕忙折返回去,將其他7名女同志叫醒,壓低着聲音說道:“我們的位置暴露了,現在四周都是敵人”。
聞聽此言,7人的睏意全無,當即觀察起四周,果然發現了敵人的伏兵。
其實,此時她們是完全有機會逃走的。
畢竟男女有別,晚上睡覺的時候,抗聯一師的戰士們都睡在了河岸邊的沙灘上,而婦女團的8名女同志則在遠處的一處乾涸水溝裡休息。
日僞軍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抗聯一師大部隊身上,壓根就不知道還有這8名女兵。
然而冷雲卻沒有選擇悄悄溜走,而是極其沉着且堅定地說道:“咱們要弄出點動靜來,吸引敵人的注意,給一師的同志們爭取時間”。
而作爲婦女團班長的胡秀芝則默默點了點頭,表示支持這一決定。
她當然明白吸引敵人注意力的後果是什麼,但爲了保護大部隊,她還是決定犧牲自己。另外的6名戰士也緊跟着點頭。
於是,她們當即掏出腰間別着的手槍,對着敵人便猛地射擊。
幾乎是同一時間,日僞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槍聲嚇了一大跳,在冷靜下來後紛紛朝着槍聲傳來的方向衝了過去。而抗聯一師的戰士們也被槍聲吵醒,當師長關書範看到數倍於己的日僞軍後,連忙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並不知道那8名女同志正與近千名敵人做着生死較量。
抗聯一師暫時撤退到了安全地帶,可是婦女團的8人卻已陷入絕境,她們三面都是即將衝過來的日僞軍,背後則是湍急的河水。
此時,天空已經泛起了矇矇亮光,熊木大佐通過望遠鏡也發現開槍的竟是8個女人,於是當即下令要抓活的。
不一會兒的功夫,敵人停止了縮小包圍圈,漢奸葛海祿則走了出來,舉着個大喇叭朝着8人喊道:“你們逃不出去了,識相的放下武器乖乖投降,我們熊木大佐保證,不殺你們”。
話音落下,喇叭裡就傳來一陣刺耳的壞笑聲。
結果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她們8人作爲女流之輩,一旦落入日本人之手,面臨的將是無休止的凌辱與折磨。
於是,冷雲咬了咬牙對身後的幾人問道:“你們……怕不怕死?”
話音落下,衆人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紛紛堅定地搖了搖頭。
“要是怕死,當初就不會加入抗聯了!”
這句話,對於冷雲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慰藉,她哈哈大笑道:“有你們幾個姐妹陪着,死而無憾了”。
緊接着,8名女戰士手挽手,一步一步朝着身後冰冷的河水中退去,爲了尊嚴與抗日的決心選擇赴死。
可諷刺的是,8名英勇無畏的女戰士爲了挽救師長和一師將士們,選擇犧牲自己。
而一師師長關書範呢?在這次戰鬥之後竟然嚇破了膽,選擇了向日寇投降,甚至爲了討熊木大佐的歡心,還自告奮勇地前去說服頂頭上司、抗聯第五軍軍長柴世榮一起投降。
當柴世榮見到關書範時,氣不打一處來,恨不得當時便掏槍斃了他。但想到組織上的紀律,還是將關書範扣押起來,向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詢問該如何處置。
周保中的回覆簡單明瞭:戰場臨陣退縮者,就地正法。
於是在幾天之後,柴世榮便召開了一場公審大會,公佈了關書範的罪狀後將他槍決。
“那個時候天剛亮,我就到地裡幹活,突然聽到了槍響,就趕緊跑過去看,那8個女兵正好跳進江裡溺死了”。
一邊說着,王連財老人連連嘆息:“裡邊有兩個是我們村子的,叫王惠民、郭桂琴,王惠民年紀最小,才13歲啊!”
聽到老人家的講述,溫野雖然心中也極其難過,但這起碼也表明,“八女投江”並不是人們虛構的,而是真實存在的歷史,這又令他興奮不已。
直到後來,曾擔任抗日第二路軍總指揮的周保中老將軍寫了一篇文章,名爲《東北抗日遊擊隊戰爭中的英雄婦女》,其中清晰地講述了婦女團8名戰士英勇就義的事蹟。
除了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戰士王惠民、郭桂琴之外,另外四人分別是楊貴珍、黃桂清、李鳳善、安順福。
她們犧牲時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又深感惋惜。
隨着英雄事蹟被證實,當地政府在烏斯渾河岸邊建立了一座“八女投江紀念碑”,以此表達後世人對先烈的緬懷。
當紀念碑落成之後,朱德元帥的妻子、時任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