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面向減碳 高雄打造植感綠城市
第二屆「大南方高峰論壇」邀請高市府環保局長張瑞琿說明如何打造「植感綠城市」、「韌性城市」,並分享高雄減碳成果。(主辦單位提供)
第二屆「大南方高峰論壇」邀請各產業界龍頭企業、產官學界人士共同探討淨零碳排議題,也找來高市府環保局長張瑞琿說明如何打造「植感綠城市」、「韌性城市」,並分享高雄減碳成果,期許在2050年達到高雄淨零永續城市的目標。
「植感綠城市」是城市減碳的重要一環,高雄打造「植感綠城市」從綠色基盤、低碳社區、韌性城市、淨零示範區等四大面向下手,成果包括在公私空地執行綠美化作業達84公頃、建構17.2公頃凹子底淨零永續公園、補助空品淨化區及綠牆、輔導低碳永續家園、推動空品維護區及推動雙軸亞灣淨零示範區等。
張瑞琿表示,在氣候變遷過程中,要打造「植感綠城市」就必須增加城市的韌性,並且執行城市轉型,以創新技術邁向淨零城市。因此,高雄在2023年以「韌性城市」爲目標,並將淨零轉型、數位轉型、韌性轉型作爲建構韌性城市的框架。
而高雄永續韌性城市的五大策略分別爲「城市氣候韌性」降低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氣候調適願景」完善土地利用及流域治理、「永續自然生態」維護自然生態環境及建構永續自然環境、「永續韌性產業」強化能源供給與產業體質、「調適教育紮根」提升城市健康與救護能力。
張瑞琿說明,高雄以《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爲基礎的四大減碳成果,第一,「強化政府治理」包括制定2年1期碳預算、成立府層級推動會、撰寫淨零政策白皮書;第二,「輔導產業減碳」建置碳平臺,媒合自願減量專案、建置商轉平臺,媒合技術及規畫能源用戶條款;第三,「落實生活轉型」推動運具電動化、低碳社區、低碳城市規畫;第四「淨零社會轉型」編列淨零預算、公民參與。
除了以自治條例爲基礎,高雄還串接產業淨零大聯盟,導入科技、CCU等技術,此外,高雄市2022年碳排淨排放量5235萬噸,較基準年6614萬噸已減量20.8%,碳排約1379萬噸,並設定2030年減量30%碳排目標,啓動碳預算機制,2年1期管控,再輔以商轉服務平臺、碳平臺,協助產業自願性減量,取得碳權提升國際競爭力,以達到2050高雄淨零永續城市目標。
張瑞琿指出,減碳不只是市政府的事,一定跟各企業及民衆都相關,企業將碳減下來以後,纔會有碳預算生成,所以每個企業都要加緊腳步,投入淨零行列,而淨零碳排除了工業排放,也與住宅、交通等息息相關,降低碳排要從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