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歲”是人生低谷嗎?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日報道,近年來,“48.3歲”頗受關注。世界各國對年齡與幸福感關係的調查表明,48歲左右是人們幸福感最低的時候。在日本,這一年齡段對應的是“就業冰河期”一代人,他們的幸福感是否也很低呢?

養家和育兒的艱苦時期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著名經濟學教授大衛·布蘭奇弗勞爾基於145個國家的數據,分析了人們幸福感與年齡的關係,發現幸福感呈U型曲線變化,在平均年齡48.3歲時最低。

日本內閣府在《滿意度與生活質量調查報告2024》中也指出,40至64歲的中年羣體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較低。2020年40至64歲人羣和39歲以下人羣的滿意度相差0.03,但到了2024年,這一差距擴大到了0.32。中年男性對“家庭和資產”“養育孩子的容易程度”的滿意度從2023年開始下降。

養育孩子很辛苦嗎?著有《過於殘酷的幸福與金錢經濟學》一書的日本拓殖大學教授佐藤一磨說,孩子年齡在13歲以上的已婚女性對生活滿意度較低。雖說孩子是財富,但孩子數量多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如增加經濟負擔和加劇對夫妻關係的不滿。

據報道,2020年日本實施的人口普查顯示,當年40多歲的夫婦中80%有孩子。觀察夫妻平均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年齡發現,現年48歲的女性在2005年左右生下第一胎,而男性則在2007年左右擁有第一個孩子。這些孩子如今在17歲至19歲之間,正好是母親倖福感下降的年齡段。

一般來說,男性的幸福感較低。其中35至49歲、有孩子男性的幸福感在2000至2010年代降低。佐藤分析說,“由於雙職工家庭的增多,家務和養育孩子的負擔也逐漸落在男性身上。加上男性作爲家庭支柱的社會觀念依然存在,他們往往在夾縫中求生存”。

另一方面,從有無配偶的角度看,幸福感最低的是單身男性。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現在48歲男性的未婚率在調查時爲27%,與年長10歲男性的21%相比更高,這一點不容忽視。

成果至上令其疲憊不堪

日本東急醫院心理內科主任森屋淳子說,她切實感受到“壯年期抑鬱症患者在增加”。

厚生勞動省對患者的調查顯示,抑鬱症和壓力相關疾病的患者人數在1996年到2020年間在各年齡段均有所增加。45至54歲人羣的患者從17萬人增至65萬人,是所有年齡段中最多的羣體。

森屋說:“雖然他們自己身體健康,但也存在看護老人、養育孩子和工作方面的煩惱。與社交網絡上的同齡人相比,他們常常覺得自己生活抽到了下下籤。”

日本南山大學教授宮崎浩伸針對不同年齡人羣,調查了心理健康惡化與勞動環境的關係。他發現從2002年到2017年,貧富差距擴大、全球化、信息技術化、非正規就業增多,尤其對35至44歲人羣抑鬱症的增加造成了影響。2017年35至44歲的人羣,現在正好是42至51歲。他認爲,“在工作效率越來越高的同時,來自國外的競爭也在加大。越來越多的人因成果至上的觀念心理健康受損”。

有些人覺得就業冰河期一代的心理健康在不斷惡化。日本勞動政策研究和研修機構2024年發佈了對20名至今仍面臨困難的就業冰河期一代的調查結果。將受訪者的職業生活狀況做成圖表後,可以發現他們的軌跡都呈V字形走勢,在40多歲的時候處於谷底。研究員田上皓大說:“研究對象切身感受到現在比過去更辛苦。”

學習與互動提高幸福感

歷經艱難的一代人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

田上很關注中年女性的再學習問題。“越是中斷過工作的女性,越要進行更多的自我啓發。那些在職業生涯初期沒能按照自己期望培養能力的人,在養育孩子之後可能會重新燃起學習意願”。

研究幸福學的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前野隆司認爲,像學習這種提升自我的活動可以提高幸福感。他說,學習中的人,其幸福感和熱衷於旅行和藝術鑑賞的人一樣高,這令人感到意外。前野先生還指出,擁有多重人際關係也能幫助人們在走向老年時獲得幸福。

內閣府2020年度的國際比較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4個國家中,日本單身老人中“幾乎不與人交談”的比例最高,爲25%。“不太能感覺到”和“完全感覺不到”生存意義的人也最多,佔29%。如何應對老人孤獨和孤立問題也成爲日本的政策課題。(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