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右上腹悶痛半年又拉黑便 醫揪「幽門桿菌」作怪
45歲林先生近半年右上腹悶痛,更有一晚拉了2、3次肚子,大便都呈黑糊狀且伴隨頭暈,就醫發現感染幽門桿菌致十二指腸潰瘍合併出血,幸經藥物治療成功恢復。 (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45歲林先生過去曾罹輕微十二指腸糜爛但不以爲意,近半年右上腹悶痛,起初可由胃藥緩解,最近卻疼痛加劇甚至延伸後背,不但引響睡眠,更有一晚突然拉了2、3次肚子,大便都呈黑糊狀且伴隨頭暈,急診就醫發現感染幽門桿菌致十二指腸潰瘍合併出血,幸經藥物治療成功恢復。
大里仁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邵昶瀚提醒,若民衆長期有上腹悶痛不適,不容小覷,應儘早與醫師討論評估進一步檢查。(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大里仁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邵昶瀚指出,幽門螺旋桿菌(簡稱幽門桿菌)是種寄宿在人類胃粘膜的細菌,也是人類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細菌可存於糞便、胃液、嘔吐物或污染之水質,推測感染與環境、衛生習慣有關;一般多發於孩童時期,慢性幽門桿菌感染會造成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淋巴癌與胃癌都與之有相關聯。
邵昶瀚說,約有80%幽門桿菌感染患者爲無症狀帶原,10至15%有慢性萎縮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後續演變成惡性胃癌或淋巴癌佔1%,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把它定義爲第一類(明確的)致癌物;因慢性幽門桿菌造成胃炎可能發展成不可逆的胃粘膜萎縮甚至胃粘膜病變,進而使癌變的風險大幅提升,因此建議是在產生上述不可逆病變之前進行篩檢並治療,方能有效抑止癌變。
邵昶瀚指出,幽門桿菌的檢測分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侵入性檢查乃經由胃鏡採胃粘膜切片做快速尿素酶試驗,甚至可做進一步細菌培養,檢測其有無藥物抗藥性;非侵入式檢查有血清幽門桿菌抗體檢驗、碳13呼氣檢測及糞便幽門桿菌抗原測驗。
邵昶瀚說,目前使用三合一抗生素序列性療法治療7至14天,可達80至90%幽門桿菌根除率,會於停藥4周後做呼氣檢測是否確實根除;少數病人用藥會有頭暈、腹瀉、口中金屬味、過敏等藥物副作用,通常停藥後即改善。同時提醒,若民衆長期有上腹悶痛不適,不容小覷,應儘早與醫師討論評估進一步檢查。